安老是本港的老問題,亦是大問題,政府資助宿位長期短缺,當局束手無策,只好另闢蹊徑,以所謂錢跟人走的方式向合資格長者發放「社區照顧服務券」,美其名可同時接受日間和家居服務,實際上無非又是小修小補小恩小惠,根本無濟於事。

服務券計劃下月起推行,社會福利署首階段發出三千封邀請信,暫時僅二百四十名長者有興趣參加,遠低於預期的八百多人。長者對服務券反應冷淡,並非沒有原因,正如有獲邀請的長者表示,當局計劃首兩年發出一千二百張服務券,相對於輪候宿位的眾多長者,可謂杯水車薪;加上限制多多,參與者必須正在輪候資助社區照顧服務和住宿照顧服務、獲社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估為身體機能中度缺損,還要通過家庭入息審查,居於指定地區等等。尤有甚者,服務券並非全費資助,即使老人家通過連串審查,每月資助額僅五千八百元,需要自付部分費用。手續繁複,費時失事,受惠又不多,令不少長者望而卻步。

事實上,老人問題日益嚴重,長者服務券計劃即使成功推行,亦只是聊備一格而已。目前有近三萬名長者正輪候資助宿位,平均輪候時間長達三十五至三十八個月,以致每年都有不少長者在輪候期間含恨而逝。社署資料顯示,去年有三千一百多名長者在輪候資助護理安老院宿位期間死亡,以及一千九百多名長者輪候資助護養院宿位期間死亡,兩者都比前年增加。香港作為一個富裕地區,港府財政儲備豐厚,但為求一個宿位而「等到死」的長者卻年年增加,這是港人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

在此情況下,港府推出區區一千二百個服務券名額,與其說是解決問題,不如說是敷衍民意。港府安老政策一味小打小鬧,名堂多多,花樣百出,到頭來卻是甚麼問題也沒有解決,一如前朝政府推出長者醫療券般,長者服務券計劃作用不大,卻要面對行政、監管上的連串問題,隨時弄巧反拙,添煩添亂。

說穿了,解決安老宿位不足的關鍵不在於甚麼「社區照顧」,而在於增加資助宿位。港府捨正途而弗由,不得不令人懷疑,所謂長者服務券只是掩人耳目的把戲,企圖將安老包袱拋給私營市場,錢跟人走,連責任也走掉。

患至而後圖,智者有不能。隨着人口不斷老化,長者宿位需求有增無減,當局再不正視問題,勢必帶來嚴重後果。為長者折枝,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完全有能力增加公營院舍,問題只在於肯不肯承擔,有沒有替長者着想。

總而言之,面對迫在眉睫的人口老化危機,港府必須盡快制訂一套全面的安老政策,不能一味以小恩小惠敷衍民意,否則,隨時弄巧成拙,激起市民更大反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