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識分子」,來自西方的「The public intellectual」。Intellectual,本用以形容一個人「有才智」或「智力發達」咁意思,若指一個人,即「腦力勞動者」也!

香港傳媒不自愛自重,用詞遣句間,不自覺地多使用了大陸的「蝗蟲語」,例如「冷氣機」唔用,跟了內地叫法為「空調」;「質素」唔講,說為「素質」;「各方面」變成「方方面面」,連美國嘅「維珍尼亞州」(State of Virginia)識咗百幾年,如今改名為「弗吉尼亞州」,真係「弗」得少囉!早兩日,喺份自詡文化報裏,赫見「公知」一詞,真跳海!好端端,形容一位「專欄寫稿佬」,竟搬出「公知」咁大個朵出嚟,嚇死人咩?何謂「公知」呢?大陸語文,除用簡體字殘害中國文化外,亦更愛用「簡略詞」縮短詞句,例如:「人工流產」叫「人流」、「醫療保險」叫「醫保」、「企圖跳樓」叫「企跳」,完全亂嚟,不按文理的胡作妄為。講番「公知」,原文係「公共知識分子」解!

早於1987年,美國作者Russell Jacoby於《最後的知識分子》一書,首先提出「有公共性」本質的文化人論述,遂令「公共知識分子」一詞成為歐美矚目的新命題!「公共知識分子」有其特性的:「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質素的知識人;對社會有獨特主見、勇於進言,並投身社會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兼須備有批判精神及道義承擔的理想者。」

更有人將「公共知識分子」分階數。初級者,得懂緊握七個基本核心概念:自由、民主、人權、體制、憲政、選舉和普世價值。中級者,要進一步積極:須勇於面對極權和暴政,終生志業係掃除不公義的專制,解放人類思想枷鎖。最高級的,西方知識界無人下定論,但東方亞洲強國裏,有「神級宇宙無敵的最牛嘅公共知識分子」宣告天下:乃要「私下裏要佔盡體制內的所有便宜,但表面要為普天下的百姓做義務的代言人」,這調侃的註釋,極度彰顯當今大陸文化圈內的真相。

自古以來,中國從沒有「知識分子」這概念的,古中國,有的,是讀書人,透過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做個「士大夫」,當官去,「好官」者,除光耀門楣之餘,為百姓謀點小幸福便是吧!做不成「公僕」者,即沒有任何權力,講句「人話」都無人聽無人理會囉!所以,文革那十年,那些年輕的知識分子咪被指派去「下鄉務農運動」,呢批知識青年,就叫「知青」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