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一個國家向外發言的外交部發言人,往往被視為「國臉」,女權低落的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破天荒由一位女性出任,新總統魯哈尼顯然欲藉此顯示自己與前任不同,決心推動變革。

比起其他回教國家來,伊朗女性地位不算最差,起碼不像沙特阿拉伯那樣被禁駕車,卻也談不上好,幾年前伊朗電影《越位女球迷》講述少女易裝看足球賽,反映的就是女性連到體育場館看比賽權利都沒有的荒謬。簡而言之,伊朗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屬和陪襯,若要工作或旅遊,必須獲得男監護人許可,若要從政,可以角逐國會議員或擔任內閣部長,卻不准問鼎總統寶座,若想在多個專業界別一展所長,無任歡迎,但做主宰裁決的法官,卻是禁地。此外,婚姻和繼承的權利,女性亦低「男」一等,當然,女性外出要穿長袍,戴只露臉部的頭巾,在學校和公眾場合男女分隔,這些就更不必說了。

在一九七九年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女性享有較高地位,最明顯就是女性可做法官,二○○三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巴迪,在巴列維王朝時代擔任德黑蘭市法院法官,但神權政權上台,她只能做一個法庭書記,後來她取得律師資格私人執業,致力爭取人權特別是女性權益,獲得殊榮。

打着變革旗號的魯哈尼,在競選時承諾提高女性地位,聲稱「不能容忍女性遭受歧視」,但說歸說,他的內閣名單一曝光,原來是全男班,直至上周他才委任阿敏扎達為主管國會事務的副總統,算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魯哈尼未必不想委任多些女性閣員,但相信此舉面臨的反對壓力不小。外長扎里夫宣布任命阿夫哈姆(Marzieh Afkham)出任外交部發言人,立即引來保守派抗議,有國會議員聲稱要教訓一下扎里夫。

面向世界的外交部,其實算是伊朗政府「女人當道」的部門,女官比比皆是,阿夫哈姆供職外交部近三十年,能說流利英語和法語,早在哈塔米時代,已主管公關部,時來運到,成為伊朗歷來首位外交部女發言人。

扎里夫說,阿夫哈姆獲委重任,只有一個原因,便是具有專業經驗。會是這麼簡單嗎?當然不。繼首位外交部女發言人後,有報道指伊朗也將誕生首位女大使。

很明顯,外交部的獨特環境,令魯哈尼容易找到突破點,但更重要的是,外交部人事任命,能最便捷有效地向外釋出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