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央行撤銷貸款利率下限,引起輿論熱議,初時嘉評如潮,現在輪到冷思考登場,分析那種「利率市場化改革一步到位」的說法,實屬誇大過譽。撤貸款利率下限,只是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了半步,至關重要的放寬存款利率上限,花旗銀行預料或須等一年。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這半步,其實際作用及受惠之處還備受質疑,反而弊端可能更快冒現。

據央行數據,截至今年首季,內地銀行整體貸款中,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約六成半,執行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約兩成四,執行下浮利率的貸款佔比僅一成一。亦即撤貸款利率下限,其影響僅及貸款的小部分,受惠情況已毋須高估,撤限後也不預期因而產生降低貸款利率的效應。利率半步改革效用有限,是依實情而得的判斷。

整體貸款中的一成一佔比,能受惠銀行下浮貸款利率,是甚麼客戶如此有面子?一般是大型國企或地方融資。撤貸款利率下限,會令這些客戶在再融資時受惠,是市場的合理估計,因此進而估計央行這利率半步改革,實在正是為此目的而來的,意在減輕大型國企(如船運、鋼鐵、氧化鋁及鐵路等央企)和地方的債務成本。

中國金融深受詬病的,就是為存款利率設定上限,降低了居民的存款回報,去保障銀行的高額利潤。這樣做固然是銀行之得,卻是居民存款之失,也是國策目標之失,因為剝削了居民的財富收入,讓推動經濟增長向消費拉動轉型的目標受挫。現在的利率半步改革,若裨益大型國企或地方融資,則勢必觸動銀行的高額利潤,就像挖東牆補西牆。

銀行放貸收益若因降息而減少,可用於維持其資本基礎的收益將降低。佔比很大的上浮利率的那部分貸款,亦可能因利息成本過重,有更多的不良貸款出現,而可用來彌補的利息收入減少,勢必導致銀行面臨更大的資金缺口。有機構估計,撤貸款利率下限後,或令內地銀行在負債狀況惹擔憂之下,未來兩年需集資高達千億美元,要花更多時間去兌現填補資金缺口。

更要命的是,當前銀行集資並非易事,內地資產規模最大的九家銀行中,僅三家的股價高過帳面資產價值,既然大銀行都不被市場看好,勢必增加銀行集資難度。這半步改革是否成功,還得看銀行能否過好這一關。由此亦可見,銀行面對如此捉襟見肘的劣勢,央行要邁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這下半步,無疑還有一段更長的路要行。

有分析估計,撤貸款利率下限後,大銀行仍不可能向借款者提供較低的貸息,但中小銀行可能會伺機爭奪國企這類好客。換言之,將因為降息爭奪好客,中小銀行的盈利會因而降低,甚至陷入薄利多銷的經營局面,盈利上與大銀行拉開更大差距。可見撤貸款利率下限,在政策效果上,將更為製造銀行同業的「貧富懸殊」,中小銀行愈是弱勢則愈是受傷,斷不會出現扶持弱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