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皮尤研究中心的全球調查顯示,不管如今哪個國家料將被視為經濟強國,許多人相信中國最終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先的超級大國。這個調查再度勾起「中美爭霸」的話題,觸動兩國以至全球的神經。其實以GDP總量論稱霸,對於民眾來說是虛幻的實力,只有人均GDP比出高下,才是民眾眼中真正的超越,即使不致懷疑論經濟地位「中國最終將取代美國」,也只會是遙遠的現實。

今年三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報告表明,中國經相對購買力調整的經濟規模,預料在二○一六年前後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這是國際機構的評估,來自中國的評估略為保守,中科院報告指中國將在二○一九年成為第一大經濟體,而在二○四九年將全面超越美國。這些紙上運算的超越,和今天中國經濟面對的困難形成反差,恰好令人質疑這些推測是否合理。

論中國超越美國,有兩個層次的追問:一是以往的評估,有否考慮當前經濟放緩。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於,當前正值中國就三十年高增長,所累積的負能量以改革進行總清算,改革的成果如何,以及中國經濟的再出發,將以何種增速持續發展,都是未明朗、有變數的前景。計算超越美國,得等中國渡過當前難關才有可信依據。

值得提出的是,美國在科技領先的基礎上,有了頁岩氣等新能源,一舉擺脫了石油依賴,又透過再工業化,重建製造業支撐的產業結構。凸顯在GDP賽跑中,美國可不是瞧不起烏龜的那隻驕傲的兔子,美國重新冒現的產業潛力,對其提振GDP有多大影響,目前未能確切評估,這是美中較量的未知變量。GDP較量的形勢,怎能不反映彼此的消長?

二是超越的定義應當是持續領先,像美國超越英國。就此而言,不可避免牽涉到「軟實力」優劣的促進或制約,論軟實力,中國無疑被美國拋離,受軟實力影響的國際環境,仍然對中國不利,能夠安心發展國內經濟,中國顯然大大不如美國。最關鍵的是,以美元為經濟話事權的主導格局,是人民幣難以撼動的,一九年不能,四九年亦未必能。沒有軟實力的超越,GDP超越的意義有限、持續有限。

GDP超過美國稱霸,這是一碗迷湯,多講無益。從中科院的樂觀報告,到皮尤報告揭示,三分之二中國人認為,中國已經或者最終將超越美國,顯示中國很大程度已灌下了這碗迷湯。另一邊廂,GDP超過美國稱霸,對於美國是碗醒神湯,激發起美國政府想方設法阻遏中國崛起,事實上美國政府一直這麼做,現在更加起勁這麼做。

美國重返亞洲後動作多多,明顯針對中國製造困擾,中國已面臨不安寧的周邊環境,皮尤報告所顯示的,美國夥伴比中國多,獲得好感比中國強,顯示在全球利益格局、地緣格局中,中國處於不利境地,不能不提醒中國領導人,不要墮入GDP超過美國的迷幻,陶醉於爭霸,而要認真面對發展的困難,腳踏實地為民福祉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