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是創新科技的年代,單看新款手機面世一再掀起全球熱潮,就知道誰掌握最新科技,誰就是世界潮流的主宰。可惜的是,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長年交白卷,以致競爭力每況愈下,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港府官員卻依然自我感覺良好,口說重視科研發展,實際上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長此以往,香港老本吃盡,靠甚麼養活七百萬市民?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出席一個科技發展競爭力論壇,聲稱自己十分重視香港的競爭力發展,並誇誇其談在創新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他表示,港府有推動創新科技的決心,並推出五個核心策略,包括提供世界級的科技基礎設施;提供財政支援;培訓科研人才;加強與內地及國際合作並推動創新文化。他又認為香港在上游科研已取得一定成功,今後將集中資源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云云。

高官說的比唱的還動聽,事實卻是口惠而實不至。所謂世界級科技基礎設施及核心發展策略,大概是指租用率長期偏低的科技園,以及關卡重重的創新科技基金等資助計劃,至於培訓人才更是不知從何談起。其實,一個地方是否重視科技,資金投入是重要參考指標,前任港大校長徐立之今年初離任,臨別慨嘆港府對資助本地大學發展科研的經費少得可憐,所有大學科研資金的總和,還不如內地一間普通大學,而且諸多設限,令人氣餒。類似批評已不是第一次聽見,從已故華人科學家田長霖,到前任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哪一個不是苦口婆心呼籲政府重視科研,增加投入,但港府何曾聽得入耳?

說來實在唏噓,歷屆港府都說重視創新科技,從董建華時代的「乜港物港」,到曾蔭權爵士的「六大產業」,再到現屆政府將產業「做大做闊」,無一不是說得慷慨激昂,躊躇滿志,可惜港府目光短淺、光說不做的施政陋習十多年如一日,結果蹉跎歲月。有調查顯示,香港科研投入佔經濟產值的比重不斷萎縮,不僅落後於亞洲四小龍中的南韓、新加坡及台灣,甚至比不少第三世界地區還要低。世界經濟論壇早前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創新能力的排名,由去年的二十三跌至今年的二十六,就是明證。

港府發展創新科技坐而論道,拖累競爭力跌跌不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早前公布全球競爭力排行榜,香港排名再跌一級至第四位,老對手新加坡則由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最可怕的是,香港僅有的四大支柱也是岌岌可危,旅遊業因為中港矛盾惡化無以為繼;金融業隨着內地經濟重心轉向上海和深圳而前途黯淡;物流業落後上海及深圳,剩下的只有地產獨大,百業凋零,生活成本上升,徒添社會怨氣。

無可奈何花落去,香港在上個世紀的輝煌,已如流星一閃即逝。隨着社會陷入政治狂熱,港府更加寸步難行,管治風雨飄搖,基本經濟民生問題尚且一籌莫展,奢言重視競爭力,充其量只是葉公好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