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向來是港府施政陋習。尤其是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研究復研究,至今依然無影無蹤。港府態度曖昧,拖拖拉拉,要落實全民退保,恐怕遙遙無期。

港府去年三月委託港大學者周永新研究全民退保,有關報告六月份已呈交港府,奇怪的是,報告千呼萬喚不出來,不僅至今仍未公開,扶貧委員會昨日亦沒有如期討論,當局反而為貧窮人口跌穿一百萬人沾沾自喜。難怪有扶貧委員會委員質疑,當局此時拿出「亮麗」的減貧成績表,圖以扶貧措施取代全民退保。

眾所周知,落實全民退保的關鍵是融資問題,亦即「錢從何來」。據悉,報告建議設立「全民老年金」,提出多個供款方案,包括由政府注資五百億元種子基金,然後僱主及僱員在目前百分之五的強積金供款上,再分別額外供款百分之二點五,注入退保基金。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每月可獲三千元,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則一律取消。

目前全港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有一百萬,一旦落實全民退保,一年開支約三百多億元。由於現時的長者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等開支已達二百二十億元,換言之,推行全民退保只需額外增加一百多億元。有人計過,以目前的財政狀況,即使由港府「包底」,未來十年都沒有財政問題。當局偏偏傾向由僱主和僱員額外供款這個最不受歡迎的方案,有人指港府一心希望方案觸礁,讓全民退保名正言順壽終正寢,並非無的放矢。

其實,民間團體對全民退保提出多種方案,有的建議將強積金供款減半,餘下的注入全民退保基金;有的要求增加大企業利得稅撥入退保基金;有的認為由政府每年注資五百億元,就可做到「三不」,即不加稅、不增加僱主供款比率、不加重僱員供款負擔;有的則建議將部分土地基金回報及財政盈餘用於全民退保。這些方案是否可行,仍然有待討論,但總勝過一味將責任轉嫁到僱員和僱主身上,特別是當今社會愈來愈政治化,增加強積金供款勢必引起激烈反對,當局捨易取難,可謂咄咄怪事。

一直以來,港府總是以所謂的三根安老支柱,包括強積金、個人儲蓄及綜援制度敷衍民意,推卸責任,事實上,這三根支柱根本無助解決安老問題。隨着本港人口持續老化,全民退保已是勢在必行。正如學者指出,現屆政府推出長者生活津貼後,長者貧窮率由逾三成三下降至兩成三,如果落實全民退保,長者貧窮率更可下降至不足一成三。港府的財力物力完全做得到,何樂而不為?

香港自詡富裕社會,老無所依、老無所養的長者依然大有人在,這絕對是香港的恥辱。前朝曾蔭權政府虐老成性,令安老問題不斷惡化,可謂罪魁禍首,現屆政府既然擺出撥亂反正的姿態,就必須拿出承擔的勇氣。總而言之,全民退保爭議多年,已不容再拖,及早面對,及早承擔,才是港府應盡之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