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客機在烏克蘭境內被擊落,西方各國不太關心,如何查明真相和善後,事件淪為外交鬥爭的角力場。由美國主導,在未有確鑿證據前,將事件歸咎俄羅斯,最終演變成一場制裁大戲,至今馬航客機仍真相未明。美國的行事方式,與當年捏造理由用兵伊拉克相似,馬航墜機事件為虛,打壓俄羅斯為實。

現在七大工業國合圍俄羅斯,大勢已成,強硬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四面受敵,西方等着他漸漸被國內漲潮的不滿淹沒。然而,這場博弈的輸家,何止俄羅斯一家?從趨勢看「戰果」,成為這場博弈贏家的美國,可收取一石三鳥的效果。

美國帶動聯手制裁俄羅斯,自然頭一個受創的是俄羅斯,這也是西方本來的戰略目的。但制裁終究是雙刃劍,尤其在俄羅斯反制裁後,歐洲亦開始感受到制裁的刀子割肉。當初美國鼓動制裁時,歐洲幾國躊躇不前就是擔心的表現,被美國裹挾一起制裁後,也就沒了退路,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除了歐洲幾國,目前外界分析的最大輸家是日本,俄羅斯只需在北方四島爭端擺出強硬姿態,就足以讓安倍無法向國民交代,同時,日本一直希望投資俄羅斯遠東地區,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俄一報復,日本之前的努力便白費。可見,在這個制裁博弈中,美國一舉削弱了俄、歐、日三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