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句「中國搭便車」,引發一場口水仗。北京矢口否認「搭便車」,而是「抓住戰略機遇期」,更認為美國對伊拉克始亂終棄,拿中國說事,只是為伊拉克政策失敗尋找替罪羊。

實話實說,中國所謂「抓住戰略機遇期」,同奧巴馬的「搭便車」是同一意思,不同表達。梳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中國的確受惠於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七十年代末,中美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蘇聯而事實結盟,中方不必「反修」又「反帝」,美國便默許中國打了一場自衞反擊戰,穩定南疆局勢,為改革開放爭取時間與空間。八十年代是中美蜜月期,中國得到不少美方技術同資金。九十年代後蘇聯垮台,但美國仍未將中國放在眼內。直到千禧年代,小布殊執政,美國驚覺中國已非吳下阿蒙,然而一場「九一一」事件改變了美國的戰略部署,此後的十年美國深陷兩個戰場,中國迅速崛起。

即以伊拉克戰爭來說,很多人懷疑與石油集團關係密切的小布殊幹掉薩達姆政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石油也。然而,其後美國發現本地蘊藏大量石油,油頁岩開採技術又大躍進,美國由第一石油輸入國變成石油淨出口國,對伊拉克石油失去興趣,又讓中國檢了個便宜。美國打仗,中國得益,這是事實。

但必須指出的是,中國能搭美國的便車,不是出於美方的好意,而是國際戰略格局變化的結果,而鄧小平訂下的「不出頭」戰略,即不挑戰美國利益,也麻痹了美方的敵意。時移世易,中國經過三十多年休養生息,塊頭已經長大,力量已經增強,不管中國如何隱藏實力,夾尾巴做人,美國都已經將中國視為主要對手,全球收縮、重返亞洲也就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

搭了「三十年便車」的中國,今後再無便車可搭,中美關係乃至國際大格局,進入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