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除了美國之外,似乎沒有一個表現較像樣。歐盟與日本兩大經濟體,復甦之路注定荊棘滿途,至今未見黑暗盡頭。在金融海嘯後率先退出量寬的中國,能否繼續擔當帶動環球經濟的新動力,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可惜表現起伏不定。

自八月以來,中國公布的一連串經濟數據,揭示第二季在中央配合經濟轉型,推出的微刺激及定向降準等措施,效果逐漸退減。上星期,中央領導人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對今年中國維持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五繼續有信心,同時又說今年GDP最終可能高一點,也可能低一點,亦會欣然接受。而可接受的增長下限,是保證充分就業,居民收入維持增長。

自從格林斯潘年代,美國聯儲局習慣以貨幣政策與就業市場掛鈎,以提高政策透明度,讓市場按每月發表的失業率及非農職位,預測貨幣政策趨勢。可惜在中國,失業率從來是一個參考價值極低的數字。

內地居民失業,需要主動向社保機關登記,才會計入官方數據中,結果是過去十年,官方失業率幾乎沒有變動,在百分之四至四點三之間徘徊。保就業被視為中央對經濟放緩容忍度的參照,實際卻無據可依。現在,只剩下低一點GDP也可接受這一句最清楚。

對於預計中央短期內會變招,由微刺激轉為強刺激的投資者,聽到中央接受低於百分之七點五這說法,真是一盆冷水照頭淋。難怪周末至今,多間外資證券公司紛紛轉口風,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調整至低於官方目標,美銀美林估百分之七點四,巴克萊、野村及瑞銀更下調預測至百分之七點二。

中國八月份製造業PMI回落,同月進口萎縮2.4%,PPI連續三十個月出現負數,反映需求疲弱。上周末公布的八月份零售銷售增長放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只得百分之六點九升幅,較七月大幅回落二點一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至百分之十六點五,均遠遜預期。至於發電量這個最無水分的經濟寒暑表,八月份罕見出現萎縮,下跌百分之二點二,是超過一年來首現負數,加上鋼鐵及水泥需求放緩,可見無論工業、投資與消費,都有放緩趨勢。

「低一點可以接受」言猶在耳,但經濟走到十字路口,中央是否能忍受經濟陣痛,繼續堅持經濟轉型,放棄以巨量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的老路?九月可能是關鍵月份。

熟悉國情的內地股民,顯然有自己一套想法。近日經濟數據愈差,A股走勢愈強,滬綜指更創下十八個月以來收市新高,道出投資者不但不信「低一點可以接受」這說法,反而預期政府在樓市調控口硬心軟之後,在息率及降準的堅持,一樣會以彈弓手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