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數據顯示,今年首季經濟繼續溫和增長,按年實質擴張百分之二點八,增幅與上一季相同;而按季計算,則僅增長百分之零點二,遠遜於上一季的百分之一點四增幅。經濟增長勢頭持續,主要由內部消費帶動,投資開支反而由去年同期高位回落,而對歐美日出口亦顯著回落,顯示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加上社會深陷政治爭拗,內耗不止,經濟前景可謂隱憂重重。

    港府經濟官員指出,全球經濟仍然被多個不明朗因素籠罩,美國經濟復甦步履不穩,歐債危機未解除,先進經濟體欠缺增長動力,將會繼續拖累亞洲區經濟活動。最令人擔心的是,外圍環境陰晴不定,香港還要面對各種內憂,碼頭工潮、立法會拉布戰、以至蓄勢待發的「佔領中環」,社會紛紛擾擾,港府整天忙於救火,根本無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可見內憂甚於外患。

    香港問題千頭萬緒,說來說去還是經濟結構過於單調。港府多年來將經濟轉型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一事無成,遠的不說,現屆政府揚言要把產業做多做闊,並且煞有介事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可惜至今沒有提出甚麼良方妙藥。

    事實上,發展經濟必須有穩定的社會及政治環境配合。最近中央官員接連對香港示警,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張德江指出,香港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競爭優勢開始弱化,發展才是硬道理。弦外之音指的是政治和社會問題,可惜港府官員當作耳邊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聲言不認同香港競爭優勢弱化之說,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大打太極,推說世界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深層次矛盾。「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可滅」,港府官員沉醉於經濟虛火假象,以逃避心態應對經濟及政治隱憂,可謂一葉障目,自欺欺人。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中央官員的警告非自今日始。前總理朱鎔基當年訪港,直指香港經濟最困難時刻還未來臨,認為香港還要進行「第二次創業」;而其他國家領導人亦多次指出,香港社會有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未解決。

    設若港府認真回應,及早推動第二次創業,善用優勢着力發展高新科技及創意產業,香港今日還會面臨產業單一化危機嗎?還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嗎?實際上,如果港府面對現實,致力解決經濟發展過程衍生的社會深層次矛盾,適時擴大社會保障安全網,縮窄貧富差距,例如引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增加土地供應阻遏樓價飆升,社會怨氣不至於瀕臨爆煲,港府施政亦不至於動輒得咎。

    港府不思進取,一味坐食老本,經濟缺乏新增長點,深層次矛盾愈演愈烈,政客乘機興風作浪,事事無限擴大,香港已由經濟城市淪為政治城市、示威之都。現屆政府有撥亂反正的宏圖,可惜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不論推出甚麼政策及措施,都被泛政治化,可謂寸步難行。社會永無寧日,發展經濟根本無從談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