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園收費無王管 學券淪為提款卡

一法立,一弊生。港府○七年起推行幼稚園學券制,可惜幾年下來,問題多多,亂象叢生,不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淪為部分幼稚園的牟利工具,可謂弄巧成拙。

在學券制下,接受資助的幼稚園學費設有上限,但雜費並無規管,結果任由幼稚園予取予求。審計署調查一百二十一間幼稚園後發現,不少幼稚園利用制度漏洞,巧立名目,濫收雜費,在概覽沒有披露的雜費項目佔整體雜費六成,個別幼稚園的雜費收入甚至高達學費四成四。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有的幼稚園竟然向學生收取「寢具費」,可謂各師各法,生財有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家長任人宰割,有的幼稚園一年雜費收入高達一百一十九萬元,單是「學生慶祝活動」一項便進帳五十八萬元;有的幼稚園將雜費收入撥入「其他營運收入」,藉此避過利潤上限規管;有的幼稚園一年盈餘高達五百六十萬元。很明顯,在學券計劃下,學前教育已成為一盤商機無限的生意。

諷刺的是,港府為了提升幼稚園教育質素,特別在學券計劃內為教師提供培訓津貼,要求他們在五年內取得專業資格,惟時至今天,仍有一千二百多名教師及校長未完成專業培訓。而另一方面,幼稚園教師的整體流失及轉職率卻分別高達百分之七點一及百分之二十二,最嚴重的學校甚至錄得一年內六成教師離職的驚人比例。有學券計劃的資助,教師依然士無鬥志,這到底是甚麼原因,當局有沒有檢討過呢?教師流失率這麼高,勢必影響教育質素,當局又有甚麼辦法補救呢?

幼稚園的種種亂象,反映學券制失敗。前朝政府捨本逐末,對十五年免費教育一拖再拖,一味以學券制敷衍民意,這正是官僚缺乏承擔的典型例子。面對審計報告的批評,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仍在死撐,聲稱大部分受資助幼稚園都做得不錯,收取過多雜費或買賣服務利潤超出上限僅屬個別情況。

姑勿論這是不是個別情況,學券計劃存在漏洞,淪為部分幼稚園的牟利工具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局與其死撐,不如盡快想辦法解決。事實上,對於千瘡百孔的學券制,小修小補已無濟於事,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才是治本之道。對此,當局慢條斯理,施政報告發表三個月後,「幼稚園免費教育委員會」日前才宣告成立,兩年後提交報告,令人懷疑這又是拖字訣,本屆政府任期內恐怕已無法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

多少事,港府從來不急。幼稚園免費教育並非甚麼新鮮事物,其他先進國家及地區早已推行,澳門亦是說做就做,為甚麼香港還要一再拖延呢?前朝政府化簡為繁推行學券制,固然是幼稚園亂象的罪魁禍首,而現屆政府因循苟且敷衍塞責,同樣難辭其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遠的投資,該花就花,應使則使,請不要再誤人子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