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矛盾未解決 社會充斥負能量

上世紀英治年代,香港人被形容生活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港人只是這片土地的過客。事實是大多數港人一向以港為家,胼手胝足創造香港經濟奇迹,回歸十五年多,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有增無減,港府大張旗鼓發起「家是香港」運動簡直莫名其妙,港人幾時再次成為了香港的過客?

港府標榜「家是香港」是全民參與運動,未來八個月,全港各區將舉行逾四百八十多項相關活動及節目,頭炮是本周五連續三天的地區清潔日。不過,細看當局編訂的活動,其實大多數是各個部門早已規劃的年度活動,不管是否有「家是香港」運動也會舉行,當局巧立名目重新包裝,就可以為香港注入正能量只是一廂情願,如果有關活動能夠發揮作用,又何須等到今時今日才獲青睞。

香港社會為何要注入正能量?國家領導人過去已指出,香港社會存在五大深層次矛盾未解決,涵蓋政治、經濟、民生及教育等層面。然而,港府過往一直採取迴避態度,坐視深層次矛盾激化,不斷釋出負能量,亂象頻生,遺下多個管治難題。只有正確認識社會近年充斥負能量的成因,對症下藥,才是勇於承擔的表現,若單靠推動一、兩個大型運動,營造歌舞昇平表象,自我陶醉一番,根本無助化解多年來施政失誤累積的怨氣。

近日發表的幾項調查數據,具體而微刻畫深層次矛盾未解決如何影響社會不同族群。當局一項針對年輕人的調查顯示,過去十年,香港年輕人入息中位數維持在八千元,如計算通脹因素,實際收入不升反跌;另一項來自民間機構的調查則發現,香港高收入與低收入群組的入息差距,創出十年新高,反映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年輕人向上流動階梯斷裂,經濟轉型導致勞動市場工種工資兩極化,財富分配不均,大多數打工仔每日營營役役,收入僅堪餬口,還要面對退休生活無着的後顧之憂。

年輕人看不到發展前景,基層生活擔子沉重,連一向被視為社會穩定重要基礎的中產族群,近年也呈現向下流的貧窮化趨勢。較早前,有大學發表調查報告,顯示港人生活痛苦指數創新高,納稅多,福利少,供樓負擔沉重的中產尤其痛苦。香港人口結構的中下階層飽受不同程度的折騰,雖然他們以香港為家,但這個家只是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天堂,並非大多數人安身立命之所。

歸根究柢,港府施政無能,錯失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機會,經濟轉型變成金融獨大,樓市供求失衡導致樓價飆升,社會保障制度千瘡百孔,大批有需要人士得不到支援,香港真的如當局推動「家是香港」運動所言,是個宜居和優質城市嗎?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香港社會民怨沸騰,現屆政府聲稱施政急民所急,可是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東拼西湊推出「家是香港」運動,卻是一場捨本逐末政治騷,對大多數生活艱困的中下階層而言,這些流於口號式的全民運動,不搞也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