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昨日與荷蘭簽署廢物管理合作協議,加強兩地由政策範疇到廢物處理與棄置技術的交流合作。然而諷刺的是,本港正面臨廢物逼爆堆填區危機,近日內地收緊俗稱洋垃圾的進口廢物檢測標準,導致大批廢物囤積本港回收場,假如情況持續,業界只能將每年回收的數百萬噸廢物轉送堆填區,進一步增加堆填區壓力。當局與其做門面工夫,不如切實推動源頭減廢及循環再造,徹底解決固體廢物處理問題。

內地經濟高速發展,一直進口大量洋垃圾,從廢物提取再生資源,香港成為洋垃圾輸往內地的中轉站,本地廢物回收業也應運而生。但洋垃圾經常夾雜有害廢物,處理過程嚴重污染環境,近年內地當局檢測洋垃圾進口標準愈收愈緊,繼嚴打毒衣物及禁止電器電子垃圾進口之後,今年初再針對以廢膠為主的進口固體廢物,本地回收業首當其衝,不少以往可以進口的回收廢物都被拒入境,近日數以百計回收商已停收廢膠,大量廢物堆積在回收場,不但污染環境,影響回收從業員生計,而且可能引發環境災難。

不說不知道,香港每年出口及轉口約四百萬公噸塑膠廢物,其中約三百多萬公噸運往內地,如果這批塑膠廢物全數滯港,最終只能以堆填方式處理,相等於全港各堆填區每年六成固體廢物處理量,將會提早逼爆堆填區。當局無法擴建堆填區面積,興建焚化爐計劃又因為阻力重重而動彈不得,如何長遠解決固體廢物問題陷於進退維谷,一旦內地進一步收緊進口回收廢物政策,本地廢物處理將會雪上加霜。

內地經濟發展助長了本地回收業興起,也間接延遲了垃圾堆填區飽和壓力,隨着內地環保意識抬頭,本港出口回收廢物之路也愈來愈窄,大型回收商仍可透過源頭分類清潔廢物,符合內地進口檢測標準。問題是,本港回收業以中小型回收商為主,處理回收廢物程序較粗疏,難以適應內地不斷提高的廢物進口標準,如果大量中小型回收商被迫退出行業,現時本港每日產生的數以萬噸計以廢膠為主的固體廢物無人回收,恐怕當局也束手無策。

事實上,廢物回收業今日面臨的困境,正是當局長期沒有做好垃圾源頭分類種下的惡果,大多數市民對家居垃圾處理較粗疏,並無主動分類意識,不少屋苑設置的分類回收箱形同虛設,各類垃圾混雜,回收商每日收集的廢物充斥不少家居垃圾,造成衞生問題,增加處理難度,不少未分類垃圾更直送堆填區,當局固體廢物處理政策一團糟,白白糟蹋廢物回收業循環再造和減廢功能。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透露,當局將會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定出清晰減廢目標,並有路線圖和不同設施配合。研究復研究,是港府一貫施政作風,減廢、循環再造、轉廢為能不知說了多少年,一直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廢物逼爆堆填區問題迫在眉睫,恐怕拖到當局拍板落實資源循環藍圖,香港已淪為垃圾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