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風波持續發酵,港府懾於民情,向承建商開刀,然而羊毛出自羊身上,承建商受罰,最終還是由市民埋單,說來實在無奈。

鑑於鉛水風波觸發民怨,當局日前決定懲罰四間涉事承建商,暫停其今年三月至九月的入標工程。其中三間原本持優質商標的承建商更被降級至普通商標,今後承接工程勢必大減。房委會投標小組委員會昨日續會討論是否延長有關停標時限,雖然有委員認為應該「加刑」,但懲處方案則未有共識,委員坦言需要考慮會否影響建屋量及影響工程質素等因素後,才能作出決定。同時,委員會批出五項新標書,除東涌項目外,其餘四項均出現超支,涉款共約十億元。

毫無疑問,鉛水風波鬧得人心惶惶,承建商必須負上一定責任,受懲罰乃應有之義,怕只怕,這未必可以解決問題,反而隨時弄巧成拙。眾所周知,公屋工程價低者得,原本中標的承建商被罰出局,由出價較高的承建商接手,造價必然被推高,這大概正是四項標書超支的主要原因,也是當局對承建商「加刑」舉棋不定的顧慮所在。

事實上,鉛禍不絕,市民怨氣與日俱增,如果輕輕放過涉事承建商,不僅難以服眾,更隨時觸發更大民憤,演變成新一輪政治危機。問題是,四間涉事承建商承接大量公屋工程,僅僅「停賽」期間就涉及七項標書,近二萬個單位,若然延長「停賽」時間,市場競爭減少,不僅勢必令超支進一步擴大,而且可能拖慢興建公屋進度,影響整體房屋供應量,埋下更大管治危機。

現屆政府將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按計劃一四至一八年度共有七萬七千一百個新公屋單位落成,今年料有二萬三千多個完工,如今勢成泡影。在此之前,當局為了等候幾份鉛水重要報告及二十多個近年落成屋邨驗水結果,決定暫緩批出四個房屋項目標書,令整體工程延遲一個月,如今四個承建商「停賽」,若說對公屋工程進度沒有影響,恐怕沒有人相信。鉛禍禁之不絕,公屋、私樓和學校逐一淪陷,市民惶惶不可終日,加上後遺症陸續湧現,不僅造成大量公帑損失,更令房屋問題雪上加霜,要問責的豈只是承建商?

歸根究柢,鉛禍皆因官禍而起,如果不是當局尸位素餐,監管粗疏,怎會出現今天的局面。水務署領導的專責調查小組早前發表報告,證實「鉛兇」就是含鉛焊接物,但只是把矛頭指向業界,隻字不提本身責任,因此備受質疑,連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承認水務署對焊接物引起的後果認知不足。承建商固然要受到懲罰,而水務署及房屋署又該當何罪呢?最令人不滿的是,鉛水風波爆發至今超過三個月,中招建築物愈來愈多,受影響層面愈來愈廣,但當局依然是頭痛醫頭,找不到解決方法。

斬草須除根,鉛禍源頭一日不能堵塞,問題便不可能根治。如果官僚不改變敷衍塞責的陋習,即使懲處了承建商,香港依然難有海晏河清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