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港府擺出「適度有為,穩中求變」姿態,一度給予人們撥亂反正的希望。可惜三年多過去,香港沒有變得更好,反而變得更差。「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批評港府施政無能,有法不依,導致政治爭拗沒完沒了,正是港人對前途信心盡失的最大原因。

哀莫大於心死。早前港大民調顯示,港人無論是對港府及中央的信任度,還是對香港及中國的前途,或者是對「一國兩制」的信心,都跌至○三年沙士以來新低,而且年紀愈輕的人,對港府、中央及「一國兩制」的觀感愈負面、愈不信任。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提供了答案,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原因出於政治爭拗太多、港府施政不力和法治被動搖,可謂一語中的。

廉政和法治向來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可惜港府自毀長城。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涉貪案罪證確鑿,律政司卻一味以「快了」、「快了」為藉口,遲遲沒有交代。刑事檢控專員聲稱三個月內有決定,如今三個月過去,律政司又以廉署提供新資料為由繼續拖延,如果說當中沒有法律以外的考量也沒有人相信,難怪大部分受訪者直斥拖延文化令法治受損。

除了貪曾案大有不了了之之勢,佔領爆發一周年,搞手及黑手依然逍遙法外,更是戳破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假象。事實上,佔領固然違法,而港府畏懼佔領者背後的外部勢力,執法拖泥帶水,對法治損害更大,無異於變相慫恿非法行為。由佔領衍生出來的「鳩嗚」、「光復」鬧劇此起彼伏,港獨意識如病毒不斷蔓延,正是當局有法不執的惡果。大部分受訪者批評港府放生佔領搞手及黑手,最終必然衝擊法治,形成不尊重法治文化,顯然並非無的放矢。

為了平息政治爭拗,港府於政改落幕後曾揚言重新聚焦民生,結果是眼高手低,光說不練,不僅政治爭拗愈演愈烈,社會更陷入空轉,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知從何談起。僅以基建而言,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終於演變成今日「五鐵總遲、橋路不通」的局面。更不堪的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土地近日被揭發出現「飄移」,令早已一波三折的大橋工程再度受阻,到底何時才能竣工和通車,會不會爛尾,根本無人知曉。

一節見則百節知,基建延誤超支只是港府無能的冰山一角,香港在多項國內外競爭力排名急跌,尤其是保持十多年的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桂冠首次被深圳奪得,更證明當局所謂集中精力謀發展只是自欺欺人。港府無能,政客無良,廉政及法治不彰,競爭力每況愈下,香港怎能不沉淪,港人怎能不悲觀?

上帝只打救能夠自救的人,而港府是爛泥扶不上壁,不論中央如何希望「地位超然」都是枉然。大部分受訪者慨嘆香港正在走下坡,港府卻無法力挽狂瀾,東方之珠淪為明日黃花,國際城市淪為政治之都,恐怕已是無法逆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