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科技主導的世紀,只有科技強國才能成為經濟強國,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正是因為港府發展創新科技一直流於空談。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顯示,香港創新不足,連金融優勢亦逐漸消失,長此以往,香港還能憑甚麼跟人競爭?

儘管在全球一百四十多個經濟體中,香港連續三年維持第七位不變,基建競爭力依然位處榜首,可惜只是表面風光而已。香港最引以為傲的金融巿場發展評分,由首位滑落至第三位,不敵新西蘭及新加坡,證明香港已失去這方面的優勢。而創新方面更是得分最低的一環,排在二十七位,當中的創新生產力更排在一百三十一位,比許多新興經濟體還不如,令人慘不忍睹。

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是根據各地的基本條件、效率提升、創新與先進三大範疇進行評比,香港在貨品、金融及勞工市場效率均有優勢,位列全球三甲之內,但在創新與先進範疇的表現卻差強人意。顯而易見,香港之所以仍能維持總體排名不變,只是吃老本而已。就以得分最高的基建競爭力來說,全靠以前留下來的家底,惟近年港府施政拖拖拉拉,導致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這方面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不能不令人懷疑。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絕非偶然。早前中國社科院的報告批評香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如同當頭棒喝,也是香港保持十多年的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第一桂冠被深圳奪去的原因。事實上,香港經濟結構單調,產業空洞,來來去去只有金融和地產,競爭力不跌才怪。尤其是創新科技方面,港府坐而論道,蹉跎歲月,多年來一直交白卷,連開設創科局也因為受制於反對派而遲遲未能成事,可謂莫大的諷刺。

沒錯,歷屆港府都口口聲聲重視科研發展,可惜口惠實不至,每年花在科研的支出微不足道,僅佔本地經濟產值不足百分之一。反觀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每年花在科研的支出佔本地經濟產值超過百分之四,南山區更吸引騰訊、中興、華為等龍頭科技企業落戶,成為中國的硅谷,科技產業佔深圳經濟產值超過五成,是真正的創新城市。十年人事幾番新,深圳由世界工廠變身高科技城市,香港卻依然原地踏步,正是港府不思進取、香港日益沉淪的寫照。

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周邊地區一心一意謀發展,香港一心一意搞鬥爭,落後於人的豈止創新科技,金融中心的地位亦遲早被人取代。別說新加坡早已把香港拋在後頭,上海、深圳等內地城市發展一日千里,對香港的威脅與日俱增,尤其是上海早被中央定位為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一旦發展成熟,香港還有何優勢和重要性可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港府無能,政客無良,市民無奈,香港百年傳奇,來到今天已經無以為繼,令人不勝唏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