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說起,有一批香港年輕人去到公司實習,能力不差,對於上級指派的工作,也算勤懇努力,但當情況與常規預期有差別,或者計劃臨時更改,就往往變得不知所措、畏首畏尾。在公司老闆看來,香港年輕人不夠靈活、不懂變通、墨守陳規以致缺乏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這到底是年輕人的問題還是香港教育體系的問題呢?

這讓筆者聯想起某位家長所總結的經驗:香港的學校自幼稚園開始就表現出明顯的培養乖乖仔的迹象。從管理的角度看,能夠坐定定、守規矩的兒童,自然比太過主動、活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偏愛。然而,長遠來看,太守規矩、被動接受指令的孩子,卻可能與社會對主動性、創造性的要求水土不服。

在幼稚園的課堂上,積極響應老師提問、衝到前排舉手的孩子,可能被「懲罰」最後一個得到答問的機會,且必須回到原位坐定定。圍坐在地上聽故事時,兒童用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勢躺臥,可能被老師定性為不守紀律。也曾聽聞某幼稚園校長為說明校方訓練有方,大力表揚自己的學生年僅兩歲卻可以站定十分鐘不動(這分明是違背幼兒天性的舉動,完全不明白為何引以為豪)。這讓人感覺香港的教育模式對孩子活潑積極主動的天性並不友好,而只熱衷於培養守規矩、按部就班的孩子,亦難怪很多香港父母為子女選擇教育理念更加開放的國際學校。

香港社會強調守規矩,這是維持社會秩序井然的重要保障,自幼培養守規矩的行為意識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也必須認識到,如果在兒童教育中太強調規規矩矩,限制甚至打擊兒童的主動性和探索心,讓孩子只會在老師劃定的框框內行走,不敢打破常規思維模式,恐怕很難面對未來社會的競爭和挑戰。

既要教會守規矩,又要鼓勵主動性,如何拿捏平衡、掌握方法,香港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