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月份工業產出值下滑百分之三點三,為五個月首次下滑,下滑幅度遠大於預期;同月家庭開支同比下滑百分之零點四,也出乎市場意料,市場原本預期上漲。數據給安倍經濟學「倒米」,市場泛起失望催生質疑。安倍經濟學三支箭,其中刺激投資、激活民營企業的第三支箭,才是最具挑戰的,是安倍經濟學的真正考驗。工業產出值下滑,恰顯示投資未能提振,令安倍有折箭之患。

關於安倍三支箭的分析,「日圓先生」原英資曾認定,匯率並不是重點,央行進一步推進積極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安倍更重要的是財政擴張政策與刺激投資,才是決定日本經濟的結構性關鍵。依這原則審視安倍經濟學,路子雖選得沒錯,但日本的問題永遠是說易做難,就算看起來走得還順,遇上路障又「打倒褪」是閒常事。

早前六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百分之零點四,為一年多來首度上漲,也是○八年十一月以來最大升幅。數據帶來擺脫通縮的鼓舞,似乎安倍經濟學旗開得勝,但是反觀同月家庭開支同比下滑百分之零點四,顯見通脹不是消費者推動的,而是進口能源價格上漲的結果。進口價格上漲現象,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日圓貶值的負面效應。

安倍頭箭直指匯率,並成功將圓匯推低逾百分之二十,日圓大貶值令汽車及電子出口大振,但在生產性內需大振之下,原材料進口大增,卻碰上了因圓貶招致的成本上升。日本近二十位首相,無不落力催谷經濟,幾乎每位首相都設法讓日圓貶值而不成功,安倍因有G20開綠燈而做到了,但到手的是把雙刃劍,能撐經濟也能傷經濟。

基於日本的產業結構,日圓貶值益了大企業,而苦了中小企業。調查顯示七成多中小企增加了生產成本,抱怨安倍只知關照大企業。日圓貶值或圓匯波動未見哪是盡頭,成本增加有損經營的擔心亦難休,企業都不願響應安倍的號召,提高僱員的薪酬,即如豐田、松下這樣的大企業,盡享安倍經濟學得益,都維持本財政年度基本工資不變,就不用說中小企加薪了。

企業不樂意加薪,既是對政策仍存在觀望,又是對前景仍深抱懷疑。安倍經濟學拉動家庭開支、達到通脹目標、最終裨益企業盈利的如意算盤,至今打不響。在這方面安倍極力主張上調銷售稅,也與其提振消費的政策目標相悖,凸顯安倍經濟學的內在矛盾,存在效用互搏產生內耗,這也是安倍可能折箭的重要原因。

即使靠着安倍經濟學的寬鬆與刺激,企業有所起色,那也加深企業長期形成的在保護下生存的依賴。今年二月日本宣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談判,勢必為相對封閉的日企經營,帶來開放的衝擊,長遠的發展趨勢,更是安倍經濟學能否進行下去的考驗。況且,安倍經濟學中對全球經濟聯繫,造成損人利己效果的政策,可能逐漸引發國際抵制,或被迫止步或被迫調整,從長遠些看,安倍折箭是必然的事,安倍經濟學本就是走不遠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