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長假期,計劃外遊的港人有「好消息」了,因為多個旅遊熱門地點的貨幣跌跌不休,台灣的台幣及泰國的泰銖兌美元創逾六年新低,韓圜在四年低位徘徊,馬元則滑向九八年的「深淵」。還有很多港人移居的加拿大,因大宗商品冧價,加元跌至十一年新低。

港元因有聯繫匯率支持,跟隨美元持續呈強,港人外遊兌換當地貨幣時,購買力即時多出一截,自然十分高興;可惜這亦意味着流失了支持本地內部消費的購買力,在目前環球貨幣戰硝煙不減之下,強勢港元更不斷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港人外遊變相對外輸出消費動力,具體有多少難以統計,但肯定不在少數。今年便有信用卡公司做了一項調查指,香港人平均有約二十日有薪年假,其中約七成用於海外旅遊。另一項在六月時做的調查則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一年內將會增加外遊消費。近期新興市場貨幣弱勢,相信會加添港人外遊的興趣。

然而,港元相對其他貨幣展現強勢,實際是環球經濟不穩的結果。新興市場貨幣沉疴不起,經濟表現每況愈下,主要歸因於美國聯儲局的加息預期,令美元強勢持續,熱錢不斷流出新興經濟體。此外,中國經濟走下坡,進口需求大減也令新興市場雪上加霜,貨幣政策須維持寬鬆,主動或被動讓匯價下行,不惜打貨幣戰。

昨天,台灣及挪威央行均宣布減息,出乎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官員亦表示,隨時準備好擴大購買資產計劃加碼放水。市場原預期美國九月加息,息差擴大令美元進一步轉強,其他非美元貨幣便可自動貶值。可是聯儲局最終按兵不動,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央行惟有自行出招遏低匯價,藉此刺激經濟。

以目前香港的經濟環境,港元隨美元呈強,實際憂多於喜,對內部消費這個經濟增長引擎,帶來負面衝擊。今年首七月合計,本地零售總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一點八,而零售總銷貨數量則上升了百分之一點七。銷貨數量上升而營業額下降,反映就算減價也未能推高銷售總額。令人更為憂心的是,香港目前仍處於通脹期,與○三年「沙士」時的通縮比較,零售業的實質收縮更為嚴重。

早前有外資大行指出,港元匯價自一四年底上升以來,蠶食本港出口競爭力,令旅客改往其他國家,零售、酒店、餐飲等旅遊相關行業首當其衝。本地失業率在過去四年維持在低水平,明顯受惠於蓬勃的旅遊業,可是今年上半年旅遊業開始削減人手,為近五年來首次,如情況持續,失業率不樂觀外,明年經濟增長甚至有可能降至百分之一,是○九年以來最差。經濟前景不明,強港元可讓港人外遊時鬆一鬆,回來後則仍要面對各種殘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