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形勢之惡劣又添一佐證,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互聯網經濟也獨力難支。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變相發出盈警,指受到中國消費支出疲軟的影響,預計第二財季的商品交易總額將會低於此前的預期,觸發股民大舉拋售。這一方面印證了中國內需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亦揭示中國式的經濟奇迹,往往經過一波高速增長之後,便無以為繼。

負面消息一出,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周二股價逆市大跌近半成,可見市場對其前景甚為擔憂。事實上,國際大炒家索羅斯的家族基金,上季亦已幾乎沽清手頭上的阿里股票。分析下來,市場的冷對離不開憂慮中國經濟硬着陸,以及競爭對手實力強橫等因素。

本來,龍頭電商的銷售高增長還可以「一白遮三醜」,讓人對行業存有一絲希冀。但隨着增長速度驟減,對一直以來高唱凱歌的電商恐怕要回歸現實,陷入傳統產業均要面對的增長樽頸位,以及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制約了。這亦令到投資者對內地押注的「互聯網+」不得不心生警惕。因為,電商就是「互聯網+」的一個縮影及先行者。

所謂「互聯網+」即是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內地的思路是推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並與傳統產業結合。互聯網模式加上金融就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加家電則成為智慧家電,互聯網加製造業就變身成為德國正在推行的工業4.0。「互聯網+」的設想可謂一石二鳥,既可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分工、提升生產效率,又可促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提升寛頻速度,發展物流速遞基礎設施等。

如此龐大商機,自然得到各方青睞。一眾電商巨頭亦不失時機地入股多家企業,拓展物流、百貨零售、娛樂、醫藥及體育等產業,希望借助自身的互聯網優勢打通任督二脈。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亦指出,互聯網不管發展多好,最後離開製造業是一事無成。可見,「互聯網+」被市場視為未來投資的大方向。

然而,制約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樽頸處處。寛頻、物流等基礎設施落後是其次,主要是人才缺乏、觀念落伍,對雲計算、大數據等缺乏了解和應用,也沒有作出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商業模式轉變。互聯網金融就被指產品過於雷同及單一,未有改變傳統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加上監管漏洞令客戶資金被騙等現象。而物聯網則因缺乏行業通用標準而步履艱難。可見,互聯網經濟充滿誘惑但挑戰重重,投資者如果只盲目追求概念而不專注價值創造,恐怕會失望而回。

內地電商憑藉互聯網帶來的營運模式,從眾多傳統零售商手中搶走了大量生意,如果連電商也慨嘆生意難做,整體經濟環境如何,恐怕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