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說是全球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目前仍然最吃重,地位沒有被世界各地先後出現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所動搖。不過,香港離岸中心的前途,現在終要面臨歷來最大挑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威脅並非來自海外,而是中國自行打破自○五年匯改以來的單邊升值預期,並由此產生巨大貶值壓力。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實力,與存款規模息息相關,資金池大小,直接影響產品及服務的發展。金管局昨日公布,至七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九千九百四十一億多元,僅象徵式微增百分之零點一,相信是因人民幣升勢已見停滯。如果說走勢橫行已是一種壓力,那麼八月十一日突然大幅貶值,對八月的存款數字恐怕將帶來更大衝擊。如果貶值趨勢持續,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意欲下降,離岸中心地位勢受考驗。

離岸中心因人民幣國際化而興起,主要圍繞國際貨幣的三大功能(貿易結算、投資及儲備)為目標。本港打造離岸中心基本上按照該路線圖,加上得天獨厚,遂成為離岸人民幣龍頭。在拓展三大功能方面,貿易結算阻力最小,因內地在世界貿易上舉足輕重。事實上,當年擴大貿易結算全國試點之際,是本港人民幣存款增長最快的時候。在投資功能方面,近年人民幣產品如雨後春筍,存貸、債券、基金及保單深受市場歡迎。隨着滬港通等機制推出,更可讓海外人民幣回流內地股市。

以上種種看似成績驕人,歸根究柢離不開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巨大吸引力。自匯改以來,存錢及買入人民幣產品是無風無浪的投資,既可收息亦享升值,個人及企業何樂而不為?這亦是本港作為離岸中心的家底所在。

奈何花無百日紅。內地經濟放緩及美國加息預期,人民幣貶值已隱現危機,最令市場措手不及的是,人行聲稱為完善中間價機制而把人民幣大幅貶值。雖然官方及市場人士不斷派定心丸,指貶值不影響本港離岸中心地位,仍阻擋不了大量企業及個人把人民幣存款轉為港元,就算錄得巨額匯兌損失也在所不惜。

此外,離岸人民幣債券亦逃不過損手。有大行報告指,計算八月初人民幣一次性調整後,點心債由原本賺近百分之三變為蝕百分之一點六,回報兩周蒸發六成半,平均債息衝上五點一厘新高。今年點心債發行量預測亦調低至三千一百億至三千四百億元人民幣。

本港離岸中心興衰與人民幣國際化休戚與共。當內地開放資本市場,匯率升跌應是常態,早有警告指人民幣國際化不能單獨靠升值預期維持,需要更多產品吸引投資。當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尚未完成,本港金融機構更應發揮所長,做好風險管理,設計更多應付波動的產品適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