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期銅價格大跌,上海期交所六月期銅跌得更厲害,不但跌至停板,銅價更回到○九年七月低位。其實今次震盪波及所有賤金屬,鐵礦石亦在其中,去年底起到今年一月,大增庫存築起的「銅牆鐵壁」開始倒塌。跌價顯見亦非需求失調可解釋的,表現為商品投資信心的崩潰。

跌價導火線是對中國經濟的失望。今年一月資源商品增加庫存,隱含對兩會效應出現經濟漲潮的期望,但未見經濟鴻圖大計,卻先迎來二月出口急挫,又爆出上海超日首開違約先例。事件凸顯中國有意犧牲短期增長,以及容忍債務違約的態度,這一觀感成為市場做淡理據。

市場囤銅是因應短期需求而來,習慣上中國佔世界銅需求的四成,是最大銅買家。然而,囤銅帶出金融搞作,又成為風險所在。有關商家將庫存銅抵押融資,死銅變活水後大部分流向房地產。結果債務違約恐慌,拉斷了這條資金鏈,觸發了銅鋁、鐵礦石等抵押品拋售潮。

囤銅初衷可能有一番如意算盤,如果碰上經濟起動,庫存銅可坐享其成賺漲價,而融資所得投入漲不停的房地產,或者相關理財、信託產品,亦可望得到高回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如意算盤打不響,對經濟期望高,對風險預期低,貿然伸長金融槓桿,勢陷爆煲高危陷阱。

金融槓桿玩過龍,是聰明反為聰明誤。這一波銅牆鐵壁倒塌,將注定鑄成金融蠻幹的大錯。賤金屬大冧,是與經濟及市場大勢對着幹,表現有二:其一,誤判經濟決策取態。經濟起動帶挈銅價漲,完全是商家一廂情願,低估了中央以短痛換久安的經濟戰略動機。

低估中央經濟戰略動機,還在於輕視打壓房價、整頓影子銀行的決心。房價連年只升不跌,一度產生調控技窮的觀感,但不表示中央放棄調控,只是研擬更有效的方法。影子銀行已成金融風險之首,整頓也事在必行,輕易以槓桿式融資觸碰中央的戰略取向,是自蹈險途。

其二,悖逆市場訊息而動。高盛在去年尾發表的頂級投資策略中,建議投資者在一四年,透過恒指中國企業指數,做多中國股票;同時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合約做空銅。高盛具體建議,可以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兩組等量頭寸,估計初期回報目標是百分之二十五。

高盛將做空銅作為對沖手段,應對中國經濟增長風險,說得十分清楚明白,以其江湖地位,商家豈能輕視?現在預期開始應驗,不知道有多大市場力量在依策略做空銅,但內地囤銅以至抵押融資的商家,是注定撞到國際空軍雄師的槍口上了。

銅鐵等資源商品冧價,真正關鍵不在實物蝕價,相關商家倒閉,而在金融承受資金鏈斷裂的蝴蝶效應。悲哀的是,內地資金過剩,實體經濟收縮,誘人大玩金融遊戲,以錢搵錢已成風氣,在金融危機未去、風險仍高的敏感時期,無疑如刀口舔血,略有不慎可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