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去年十二月份貿易逆差擴大一倍,規模創下十八個月最大,去年全年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十一點四七五萬億日圓,為連續第三年出現逆差。自一九七九年採用現行統計格式以來,去年是日本最大年度逆差的一年,表明失去貿盈國地位,日本貿易立國的國本已動搖。

貿易數據劣績像潑向「安倍經濟學」的一盆冷水,激起對其成效的質疑,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辯護,指巨額貿易逆差的情況不會成為新常態,重要的是實現經濟強勁持續增長。安倍的辯解根本欠缺理據,因為事件的緣起,正正與安倍「三支箭」負面作用衝擊相關。

安倍第一箭是以量寬政策推低圓匯,但推低圓匯的出口得益,不及進口負擔,更嚴重的是出口仍呈現低迷。安倍預計日圓貶值將帶動出口增加算盤打不響,實際出口總體數量減少百分之一點五,甚至汽車出口都是金額增、數量減。生產商為規避匯率風險,更把生產基地移往海外,令出口增長更成泡影。

貿易逆差創紀錄,凸顯外部需求無可能支撐日本取得可觀增長。寄望今年有新動力助安倍一把仍屬渺茫,預期新興經濟體情況可能惡化,只會為日本出口前景增添憂慮。同時,日中關係交惡,亦成為一項重大變數。

安倍第二箭是運用財政擴大公共支出,但相關措施落實在經濟特區建設更多高樓大廈,被指無法提升長期的經濟增長率。就算達成政府雄心勃勃的通脹目標,名義上擺脫了通縮,沒有經濟持續增長,依然無濟於事,在消費稅一再提高後,消費意欲仍會持續走下坡拖累經濟。

安倍要施展財政手段,擴大公共支出談何容易?國基會數據顯示,日本淨負債佔GDP比例達百分之一百四十四,是除希臘外發達國中最高的,要在未來十年令負債率保持穩定,經濟增長率至少需要達到百分之三,過去十年日本增長率一直徘徊於百分之零點九,差距甚大。

由於財政原因,安倍無從迴避開徵消費稅,政策效果在於挫傷消費,令經濟增長慢下來,因此徵消費稅被視為安倍的冒險重注賭博。冒險體現在猶如與提振民間投資刺激經濟(安倍第三箭)互搏,如此一來,經濟增速不僅可能偏離政策預期,日本的政府負債更無法降下來。

專家獻計,要刺激日本的經濟潛力,就要增加勞動力數量,但吸引移民此路不通,解脫家庭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亦行之無效。安倍政府一系列改革明年六月實施,國基會預計,可令GDP增長提升一至兩個百分點,但那是明後年的事,而且需改革成功,但日本成功的先例寥寥。

安倍經濟學在看似見效,對經濟的利好出現後,其負面衝擊漸漸相隨而至,根本原因在於矛盾衝突是內在的,有了「三支箭」負面影響就已存在於其中。正如弱日圓本身就是雙刃劍,結果證明貿易表現未見其利、已見其弊,貿易逆差的劣績,警示安倍經濟學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