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的中國語文科被稱為「死亡之卷」,其中綜合能力部分須考實用文,據說考生最難掌握的是「語境意識」。不懂這一環,怪不得香港會孕育出如此多的「憤青」。

「語境意識」是指表達時要呼應背景,要重視言辭語氣,同一番話,出現在不同的時、地、人之下,大可有截然不同的意思。現今不少年輕人終日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對人說話固然出言無狀,就連聽別人的話也不大會聽,中港矛盾,有時也是由此而來。

早前,世界盃足球外圍賽爆發中港大戰,我方的守門員倒地後遲遲不起來,對方球員懷疑他在拖延時間,於是罵他是狗。懂「語境意識」的人自會細意琢磨,對方出言的地點是在球場,球場上講粗口的比率隨時高過講「早安」和「晚安」,罵人根本算不了甚麼大事。況且在我方守門員倒地之前,該場比賽中,港隊已有拖延時間的先例。你如是做,他如是罵,即使有錯,也該各打三十大板,又豈能全怪對方?但香港偏有不少人毫無「意識」,單為這樁小事,也憤憤不平了好一段日子。

有部分「憤青」反內地遊客,更反得有點頭腦發熱,甚至抓着人家一句話就大做文章。有內地遊客說:「要是沒有我們,你們香港早就完蛋了!」如果不考究說話背景,單聽上述一句,當然十分惹人反感。但要知道這話是因為香港「反蝗」反得熱烘烘,內地人在街頭上被無辜指罵,人家自衞還擊時才說出來的。難道永遠就只許港人放火,而不許他人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