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國際及亞洲金融中心,可惜面對新加坡與上海的競爭,優勢不進則退。金融發展局昨日發表報告,指出香港人才的規模及專業知識多樣化,雖較亞洲其他金融中心優勝,但金融服務業人才供應不足,專業水平有待改善,儼如一大弱點,凸顯本港金融中心「硬件」縱然十分成熟,人才「軟件」卻明顯落後競爭對手。

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化、產業空洞化的問題,早已為人詬病。香港經濟主要靠金融及消費支撐,但經歷金融海嘯後,歐美經濟由盛轉衰,內地經濟增速亦呈現放緩,對香港經濟已造成很多衝擊。早前曠日持久的佔領行動,更令香港由金融城市變為政治城市,雖然事件暫告平息,但政治內耗損害營商環境及投資信心,令本港金融中心地位蒙憂。如果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報告所言屬實,幾乎所有受訪公司招攬和挽留經驗豐富員工均遇困難,恐怕本港只能坐以待斃,眼巴巴被更多競爭對手拋離。

去年十一月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已跌出三甲,不僅敗給宿敵新加坡,且被上海迎頭趕上,並列第五席,顯示本港金融中心地位動力不足。

本港二○一三年金融服務業從業員超過二十三萬人,佔就業人口百分之六點一。近年來,本港就業市場緊張情況持續未獲改善,各行各業均出現人手不足,金融業作為本港最蓬勃發展的支柱行業,亦面臨嚴重人手短缺問題,政府及相關機構與業界雖然建立各項培訓及資歷架構,收效仍不十分明顯。金發局的調查指出,不少金融機構對招聘及培訓畢業生有所猶豫,因為畢業生缺乏業界所需知識、溝通及表達能力,在這方面,本港應借鏡競爭對手如倫敦、紐約及新加坡的經驗,積極推行各項措施,如成立專為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基金,培育更多有分量的金融服務業人才,香港金融業才有持續發展的空間。

香港急需建立持續的人才基礎,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鍵所在。報告建議四項措施,致力改善本地金融從業員的專業水平,目標雖然偉大,卻流於空泛而不切實際。具體運作方面,如怎樣加強各界人士對金融服務業各類職位的了解、學術界與業界如何加強合作、協助畢業生為投身業界作好準備等,都沒有作出進一步的解說及建議。

香港擁有中國這個強大的經濟體做後盾,已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去年更啟動了滬港通,促進兩地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深港通亦已放在議程上,今年有望開通。按此路向,香港的金融中心「硬件」配套只會愈趨穩固,可惜港府及港人未能居安思危,人才供應及培訓未能緊貼金融服務業發展,若不急起直追,本港金融中心光環勢必黯然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