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被譏為垃圾會,果然名不虛傳。過去一年內,反對派在議事堂大搞不合作運動,不是拉布,就是流會,僅響鐘點算法定人數一招,就已浪費七十小時,虛耗一千六百萬元公帑,令人無奈,更令人憤怒。政客惟恐天下不亂,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卻要納稅人埋單,是可忍,孰不可忍。

立法會《議事規則》規定,議員可在會議廳法定人數不足時要求響鐘點算出席人數,鐘聲一旦響起,會議便須暫停。若在響鐘十五分鐘後依然不足法定人數,主席便須宣布流會。本來,開會是議員最基本的責任,缺席議員須為流會負責,但不少反對派政客利用議事規則的漏洞,濫用程序,以要求點算人數為由拉布或製造流會,以達到拖延議程、打擊政府的目的。根據立法會秘書處統計,僅去年二月至十二月,議員在立法會大會共響鐘四百五十九次,僅用於響鐘的時間累計接近七十個小時,當中更有七次「成功」導致流會。以每日共十一小時的會議花費二百多萬元公帑計算,七十個小時響鐘合共耗費逾一千六百萬元。

一千六百萬元並非小數目,多少打工仔窮一生之力也不可能賺取這筆金錢,卻在反對派隨意響鐘之間付諸東流,形容為折墮也不為過。不可不知,此數字還未計算拉布議員不斷發言及亂提修訂所虛耗的時間,到底實質浪費多少時間及公帑,簡直不敢想像。雖然建制派議員一再提議更改《議事規則》,限制拉布,但因反對派全力阻撓而難以成事,而即使最終改變規則恐怕也於事無補,因為他們會採用其他方式繼續鬧事。

拉布浪費公帑還在其次,基建工程被延誤,成本因而大增,這一筆才驚人。根據政府統計,上個立法年度未能完成的工務項目多達二十一項,成本激增十億元。最無辜的是建造業工人,工程上馬無期,導致開工不足,瀕臨失業。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不僅將港府打成跛腳鴨,結果連基層市民的飯碗也一齊打破。

政客一直狡辯是加強監督,阻止爭議性項目及議案通過,其實,覆巢之下無完卵,經濟及民生議案一樣被拖垮。例如公務員加薪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撥款申請等,拖延超過半年,直到本月中才勉強過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創新及科技局成為反對派全力狙擊的下一個目標,連帶一項漁民貸款議案也遭受池魚之殃,通過無期。有人直斥反對派政客「不是人」,連無辜的漁民都被玩弄,可謂一針見血。

本港競爭力已所剩無幾,反對派還要踩多一腳,香港豈有不沉淪之理?他們為求達到政治目的,假民主之名行霸道之實,傷害經濟,拖垮民生,犧牲整體社會利益,在所不惜。政改方案即將表決,恐怕更多更大的亂象還在後頭。可以說,形容立法會是「垃圾會」還是高估,因為垃圾可以循環再用,可以變廢為寶,而那些「人形垃圾」除了製造噪音搞破壞,浪費民脂民膏之外,還有甚麼用途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