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爆出有內地房企到期未見支付債券利息之後,內房股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滿天飛,投資者如驚弓之鳥。中國房地產業多年來未脫波動,相關政策時鬆時緊,已成為內地經濟尾大不掉的包袱,這塊改革道路前面的大石移它不動、繞它不過,投資者不能因往昔「絕處可以逢生」而漠視風險。

「樓盤被鎖定」現在成為房地產最敏感字眼,何故被鎖?投資者還未有個千頭萬緒,就被一些傳聞弄得神經兮兮,甚至藍籌股、龍頭企業也遭牽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產長期與地方政府官員千絲萬縷,當下中國嚴厲打貪腐,一些地產商過往投得的土地,現時有機會被翻舊帳。

「房地產綁架經濟」之說由來已久,作為全國最大產業,並關係多種周邊產業,包括建材、電器、家具、代理、廣告……最要命的是牽涉地方債務和銀行體系的穩定,一四年見樓市回落即對GDP立竿見影,中央忙不迭收起限購和限貸等調控政策,並要求銀行放水救火,如提供房貸優惠,最後要減息圍魏救趙。不過,連串救援行動之後,樓市依然未有起色,已有房企流下一五年違約第一滴血,更令市場警惕之心頓起。

在暴利誘惑驅動之下,使房地產業如雨後春筍,國企、民企、工業家都要涉足,沒有足夠資金的亦可借助信託和理財產品。當然,資金鏈一旦斷裂,付貴息的中小型發展商便遇上難關;據統計,A股上市的房地產商平均負債比率超過一倍,有分析認為五年後房企將消失一半。

「放、亂、收、死」是樓市的周期循環,以前有爛尾樓,但經濟發展如日方中,工資一追上來,樓市的需求很快便被吸收。不過,近年的中國經濟陷於停滯,發展商信心卻不減,無視需求飽和,一線城市加強調控就空群跑去二三線城市建樓,到二三線城市「鬼城」處處,又回到「剛需」較大的一線城市,結果空置率愈攀愈高,雖然全國要多少時間消化庫存的資料不全,但就算不再有新的供應,亦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之久。至於地方政府倚賴賣地收入作為主要財政來源,放任發展商盲目擴張;中央對調控出手猶豫不決,造成今天的惡果。

現在的中國房地產情況有點像當年的雷曼,救與不救都存在兩難,但相信最後仍靠政策吊命,去年逐個城市取消限購令,今年可能輪到四大城市,惟亦向市場釋出訊號:中國樓市「大至不能倒」,尤其中港股市視國策重於一切。內房股去年第四季受國策之助力,股價與樓市背馳,但警號並未有消除,現今樓市延續一四年的疲態,只能等待政策續命,內房股可能在一波接一波的貪婪與恐懼當中大起大落,直至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