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今日的香港雖然沒有兵災戰禍,但政治爭拗沒完沒了,行政立法惡鬥不休,同樣是硝煙四起,民生凋敝,百姓受苦。立法會即將歇暑,由於受到新界東北拉布戰影響,財委會積壓了數十項撥款申請,即使連日加開會議,在暑假前也不可能完成審議所有撥款。港府施政受阻,民生措施受困,最終受害的就是普羅市民。
事實上,財委會塞車的撥款項目幾乎無一不關乎經濟民生,無一不關乎市民福祉,其中單是「低收入家庭津貼計劃」的三十億元撥款,便涉及二十萬基層家庭的生計,而兩項醫院翻新工程撥款,更加直接影響公共醫療服務。瑪麗醫院十一名部門主管日前罕有聯署去信立法會,要求盡快通過該醫院重建工程撥款,社會憂心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無論社會如何焦急,反對派依然我行我素,揚言再度發動拉布戰,阻撓「三堆一爐」及成立創新科技局等撥款,而建制派為了保駕護航,則提議加會及通宵審議。其實,拉布無限期,就算立法會增加多少天會議,也不可能順利完成審議所有撥款,何況當中部分議題極具爭議性,仍未有社會共識,港府與其心存僥倖,不如面對現實,及早為殘局做好兩手準備,以免到頭來手足無措。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開撥款受阻死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港府讓步,撤回具爭議性項目,只是這樣一來,等於開創壞先例,不僅管治威信蕩然無存,而且以後所有爭議性政策更難闖關。事實上,阻撓港府施政,削弱港府威信,正是反對派的真正目的。不難想像,在社會愈來愈政治化之下,行政立法的角力只會有增無減,財委會的拉布戰只是序幕,未來的鬥爭勢必更加漫長更加激烈。最諷刺的是,行政立法互鬥損及民生,而兩邊竟同時要求對方讓步,意圖把自己的責任撇清。其實,一隻巴掌拍不響,立法會成了困獸鬥,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無可奈何花落去,眼見香港沉淪,經濟停滯,民生困頓,卻沒有人理會,沒有人關心,更沒有人能夠挽救敗局,這才是最大的悲哀。前朝政府庸碌無能,胡混度日,本屆政府上場後揚言「穩中求變,適度有為」,可惜結果令人大為失望,兩年過去了,依然一事無成,莫說求變有為,連正常的民生撥款也屢屢受阻,真是情何以堪。最令人擔心的是,隨着港府下周二發表政改諮詢報告,政治氣氛勢必進一步升溫,有激進團體揚言將會採取激進抗爭行動,包括罷課、罷工、佔領主要幹道及政府機構等,一場更大的暴風雨已迫在眉睫,港府又有甚麼應對之策呢?
正如唐詩所說,過去戰禍頻仍,人民生活無繼,苦得連斬柴除草這種艱苦工作也視為樂趣。今日的香港烏煙瘴氣,民不聊生,與唐詩所描述的情景何其相似乃爾。沒有最亂,只有更亂,相對於更加黯淡的前路,今日的敗象可能還不是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