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型經濟的二十一世紀,全球各地爭相發展科技,唯獨香港寸步難行,連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計劃也遭到百般阻撓,關卡重重。

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昨日審議創科局開位事宜,由於發起拉布的梁國雄議員因事入獄,議案順利通過,港府僥倖過了一關。然而,設立創科局還須通過財委會等關卡,何時才能成事,仍是未知之數。有反對派議員磨拳擦掌,揚言於財委會及大會上拉布,當局預計創科局七月掛牌,恐怕只是一廂情願。事實上,在行政立法關係惡劣的今天,港府施政寸步難行,許多事情身不由己,只能望天打卦。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老神在在,聲稱對設局進度感到樂觀。其實,即使設局進度樂觀,亦不表示港府在發展科技方面可以有所作為,怕只怕港產官僚眼高手低,將來徒有創科局,依然一事無成,那才是真正的難堪和悲哀。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創新科技局會不會又落入窠臼,變成疊床架屋?本屆政府上台近兩年來,施政舉步維艱,撞板多過食飯,新政策局的表現不能不令人擔心。

事實上,香港回歸十七年來,歷屆政府都揚言推動創新科技,由董建華的科技園、數碼港,到曾蔭權將創新科技列入六大產業,口號多多,可惜虎頭蛇尾,不是止於空談,便是淪為地產項目。有學術界人士一語中的,港府科研政策支離破碎,科研經費投放嚴重不足,以致科研人才紛紛遠走他鄉,科技產業欠缺發展基礎,猶如在沙堆上築建城堡,根本不可能成事。現屆政府看到問題所在,計劃設局專責統籌,無疑走出正確的一步,然而,發展科技關鍵在於制訂完整的政策,提供實質支援,若港府以為單是設立一個創科局便大功告成,恐怕是太天真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科技產業搞得有聲有色,並非幸運,星洲政府為了吸引高科技企業進駐,不惜提供稅務及土地優惠,動員不同部門全力配合,經過多年努力,方達成今日的驕人成果。再看近年科技產業一枝獨秀,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日本的南韓,創新科技企業若不是得到政府全力扶助,根本不可能有所作為。

當然,香港產業轉型失敗,除了港府無能,社會阻力也是一項主要因素。在泛政治化的社會環境下,政客為反對而反對,港府施政動輒得咎,發展科技產業也不例外,若倣效南韓向企業提供扶助,隨時被批評「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若倣效新加坡以土地吸引外來企業,肯定又會被扣上「割地賣港」的帽子。政客永遠佔據道德高地,政府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即使有雄才大略,恐怕也無用武之地。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周邊城市埋頭發展經濟的同時,香港陷入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不能自拔,怎能不沉淪。中央「一國兩制」白皮書當頭棒喝,勸喻香港重回發展經濟的正道,但有誰聽得入耳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