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說的是,凡事有好的計劃和準備,就能成事,否則就壞事。然而在香港,議而不決,豫而不立,已經見怪不怪。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計劃,就是典型例子,由前朝提出構思,議而不決,一拖十多年,現在才完成環境評估報告,離動工還有一段漫漫長路,就算事事順利,恐怕也得十年八年才能落成啟用,何況當局能否排除社會阻力,仍是未知之數。

環評報告扼守第三跑道計劃的閘門,雖然打開了動工的希望,但仍要等待諮詢的結果。不僅如此,工程須以環保為前提,譬如,外圍建海岸公園,顯示日後不能再隨意擴展;要為受飛機噪音影響的村屋,提供隔音窗及空調;填海拓地面積減少,由八百二十七公頃縮至六百五十公頃;建成後南跑道亦要受限制夜間只供備用。然而,即使如此,環保團體仍不收貨,指環評報告不盡不實,數據令人質疑,工程可能導致中華白海豚絕迹甚至死亡。可見第三跑道計劃爭議多多、阻力重重,能否如期展開,實在是很大的疑問。

興建第三跑道,關乎香港航空樞紐地位,亦關乎未來的競爭力。這邊廂,香港議而不決、一拖再拖;那邊廂,周邊快速擴建機場跑道,很快拋離香港。

新加坡密鑼緊鼓籌建第四條跑道,首爾第四跑道和吉隆坡第五跑道預計二○年落成;在內地,北京機場客運量已超越香港,上海浦東機場第四及第五跑道預計一五年竣工,廣州及深圳的機場跑道,亦分別計劃擴至五條及三條。

形勢有如「沉舟側畔千帆過」,面對周邊的急速擴充,香港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在本港的發展藍圖上,描繪着維持航空樞紐的美好願景,但火車不是推的,航空樞紐不是吹的,香港機場沒有足夠的跑道,沒有足夠的容量,要維持航空樞紐只是癡人說夢。今時今日,第三條跑道還用得着吵來吵去嗎?事實上,第三跑道不但需要,而且刻不容緩。

香港已經拖了十多年,所耗費的除了寶貴的時間,還有巨額的成本。根據當初估計,興建第三跑道預算需一千三百多億元,現今儘管當局對預算諱莫如深,但有估計指造價比當年要增半,至超過二千億元。須知道,這還是當下的匡算,一旦再拖幾年,造價只會愈來愈高。一方面是愈拖資金耗糜愈大,另一方面是涉資愈巨,審批過關難度愈大。

眼看周邊機場擴建跑道,爭先恐後,第三跑道不能乘勢啟動,等着香港的就是邊緣化的下場。回看本港多項基建,不是拖而再拖,致落實無期,就是工程大超支,一再追加撥款。而就在拖拖拉拉中,香港一個又一個支柱產業,在不敵周邊競爭中逐漸衰敗,如果除了金融中心之外,無法維持航空樞紐地位,甚麼貿易中心、物流中心、旅遊中心,就不知從何說起。邊緣化的下一步,就是經濟動力的逐漸消失,就是百年香江的不斷沉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