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成績遜預期 量寬風險莫輕忽

賣地成績遜預期 量寬風險莫輕忽

港府昨日舉行的土地拍賣,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一方面是該土地坐落九龍塘延文禮士道,是九龍區傳統的豪宅區,正合發展商追逐豪宅地皮的口味,另方面這是施政報告發表後,港府首次舉行的土地拍賣,業內人士認為拍賣成績不管好壞,均可看作發展商對港府推出新一輪調控樓市措施的即時反應。

結果該土地以二十一億七千萬元成交,折合每方呎樓面地價不足一萬元,屬於市場預期下限,以近期熱浪滔天的樓市來說,算是比較罕見的結果,而且參與競投的發展商數目僅四個,與早前多幅豪宅地皮拍賣,發展商爭崩頭的場面形成強烈對比。如果這是港府收緊發水樓預期之內的結果,昨日的拍賣成績,港府很明顯是求仁得仁。

值得留意的是,施政報告上月公布後,本港新盤及二手樓市不跌反升,炒賣活動的熾熱程度變本加厲。客氣一點的說法,是施政報告消除了市場的不明朗因素,不客氣的說法,是市場人士擺明立場,認為施政報告調控樓市的新措施「冇料到」,港府根本無心也無力整頓樓市,炒家自然放心大炒特炒。

究竟港府限制興建發水樓的措施,是有威力或無威力,抑或如部分市場人士所指,是發展商不滿港府的做法,故意冷待這次賣地,有待港府方面深入探討。這次拍賣反映一些重要問題有待處理,例如新措施的落實細則仍未清晰,令發展商計算開發成本時,要基於不同的假設,有欠公允,主事官員應盡快釐清所有疑問,令業界在公平、公開的遊戲規則下,重整其買地和發展策略。

港府限制興建發水樓,原意是令整體樓市對消費者顯得更「均真」,雖然有發展商認為對樓宇供應難免有一定影響,不過只要港府願意增加土地供應的彈性,例如採勾地和定期拍賣的雙軌制推出土地,不是鐵板一塊地死抱勾地機制不放,相信長遠而言,本港樓市供應在新政策下所受影響相對有限。

坦白說,對本港樓市影響重大的因素不在內部,而是在海外,尤其是美國進一步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不顧可能催生資產泡沫的後果,對包括本港樓市在內的全球資產市場,可能形成無法控制的風險。令人失望的是,港府對於這種形勢和風險,即使口裏說知道,卻完全缺乏該有的應變意識和能力,更推搪說受制於聯繫匯率制度,港府甚麼也不能做,這與坐以待斃有何分別?

當其他國家或地方的政府都趕緊以加息或各種行政手段,為自己建立圍牆,防止熱錢大量流入,激化資產泡沫時,港府即使在貨幣政策上沒有自主權,也不等於甚麼事也不能做。若要等美國加息來引爆資產泡沫問題,豈不是太被動?本港在九七年的樓市泡沫爆破,破壞力之大,港人至今仍猶有餘悸,幸有中國因素支持,本港樓市才可捱過低谷,重新上路。香港以往固然曾靠好運氣過關,這可以是普羅市民的期望,卻絕不應成為港官施政的態度和基礎。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