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花招哄騙拖 樓市死局無出路

黔驢花招哄騙拖 樓市死局無出路

港府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樓市着墨的篇幅甚多,用意非常明顯,就是想令港人覺得港府終於肯認真面對樓價過高,以及樓市炒風熾熱的問題,希望透過這一連串措施,可以如港人所願,以香港為家,在這裏安居樂業。

如果與以往愛理不理的態度比較,港府今次針對樓市問題,無疑是比以前積極了一點,也提出看似多樣化的措施,例如活化居屋、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每年推出約二萬個住宅單位、將買樓剔除在投資移民計劃的計算金額外、限制興建發水樓等。

在施政報告公布的初期,市場也以為港府今次對樓市動真格,跟隨中央政府嚴打樓市炒風,港股急跌了一輪,地產股跌幅尤其顯著,但不消半晝,市場已看穿港府在文字堆背後的手段,不外乎哄、騙、拖,知道今次施政報告看似重手,其實又是花拳繡腿的事實。在內地股市上升的帶動下,大市不僅急速反彈,地產分類指數同樣止跌回升,反映大家根本不將施政報告的措施當作一回事。

很簡單,只要翻開報告內提及的樓市新供應,最快也要等到二○一三年。換言之,未來三年樓市的供需失衡情況完全沒有改觀,即使報告提到未來三、四年,每年的私人住宅供應量約二萬個,與過去十年的平均私人住宅吸納量相若,說是原地踏步,並不為過。

但不要忘記過去十年,港府有很大部分時間是變相收緊土地供應,扭曲了市場的平衡,究竟是高估了抑或低估了市場的需求,需再作詳細研究。而以此作為未來供應的參考指標,等於用九七年的峰值作為量度樓市是否出現泡沫的指標那樣危險,因為峰值不僅是泡沫,更是泡沫的爆破點,要看齊九七年的峰值才肯動手,恐怕為時已晚。

港府現時的做法,明顯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忽略全面的發展需要,可惜港府高層由特首至各司局級官員,均習慣了一套得過且過的治港思維,只顧眼前事務,不敢作出長遠規劃,也懶得規劃,以免招惹麻煩。從以往多年的政績看,港府對於準確評估樓市需求變化,可說完全不合格,港人對住宅的需求有多少是作住屋用途,有多少是作投資增值用途,港官既沒有分析,也沒有留意,更遑論現在多了內地富裕階層的新購買力,令樓市形勢更複雜,要做到供需平衡,必須深思熟慮。

另外,為了遷就中小型住宅不足的問題,施政報告建議西鐵沿線「盡量」興建中小型住宅,透過賣地條款指定單位的最低數目及面積限制。這些表面措施對於能否有效幫助市民上車,紓緩樓價升幅,可能性又是極低。新措施的結果恐怕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最終衍生愈來愈多中小型面積的袖珍豪宅,成為香港樓市另一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