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蜻蜓點水 既無今天也無明天

施政報告蜻蜓點水 既無今天也無明天

施政報告本來是政府交代未來施政方針、描繪遠景的政策性文件,理應為市民指出方向,帶來希望和憧憬,可惜香港回歸以來,沒有一份施政報告可以令人滿意,不是好高騖遠,空喊口號,就是七拼八湊,敷衍了事。昨日出爐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也不例外,表面上少了一些口號式語言,對當前的社會矛盾也算有所回應,看似包羅萬有,面面俱到,實際上是蜻蜓點水,輕輕帶過,根本無法解決深層次問題。可以說,這是一份既沒有願景也沒有承擔、既沒有今天也沒有明天的施政報告。

曾蔭權事先張揚,今次施政報告將專注於房屋、扶貧、安老三個民生議題,事實也確實如此,他用了相當多的篇幅談到相關議題,但大多是避重就輕,並沒有對症下藥,令人失望。

小修小補 小恩小惠

在房屋政策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增加土地供應、限制「發水樓」、將房地產剔出投資移民計劃等措施壓抑樓市,並推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以先租後買方式協助夾心階層置業。其實,政府控制了絕大部分土地資源,通過增加土地供應來調節樓市,乃應有之義,為甚麼非要等到樓市形成泡沫,市民怨聲載道,港府才有所行動呢?

對於以先租後買方式協助夾心階層置業,社會上已有廣泛討論,也有不少質疑。令人不解的是,根據當局早前進行的資助置業諮詢結果,大部分市民都贊成復建居屋,但港府卻以少數人反對為由,否決了多數人的意見,表明不再復建居屋,而以先租後買替代,可謂咄咄怪事。這只能證明,所謂公眾諮詢只是掩人耳目,當局對房屋政策早有成見,根本沒有將民意當一回事。

樓市從去年初開始升溫,由於港府後知後覺,說多過做,僅推出一些花拳繡腿的壓抑措施,以致一再錯失時機,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樓市問題火燒眼眉,夾心階層望樓興嘆,而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卻姍姍來遲,最快也要到二○一四年才能推出首批一千個單位,遠水救不了近火。更何況,整個計劃只有區區五千個單位,僧多粥少,解決不了多少問題。一個叫人望梅止渴、望樓興嘆的資助置業計劃,恐怕不是甚麼「置安心」,而是「置憂心」才對。

施政報告對扶貧問題也重點落墨,包括將清貧學生書簿津貼提高至一千元、將低薪人士每月六百元交通津貼擴大到全港等。其實,這些都是小修小補、小恩小惠,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施政報告的扶貧政策只有「量」而沒有「質」,無助解決結構性問題。

由港府及商界各出資五十億元成立「關愛基金」,是施政報告中唯一比較新穎的建議。政府與商界聯手扶貧,方向正確,問題是,相對於全港一百二十六萬貧窮人口,區區一百億元扶貧基金只能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指望建立「關愛基金」拉近貧富懸殊,消除仇富情緒,改變港府守財奴的形象,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有人甚至質疑此舉可能造成官商勾結,慈善組織也擔心,現時不少社福機構都是依靠商界捐助,日後部分捐助可能會被新成立的基金吸走,影響這些團體的善款收入。

拼拼湊湊 得過且過

安老政策方面,施政報告也提出一些具體措施,例如增加政府資助安老宿位、增加向私人安老院買位、放寬領取生果金離港期限等。問題是,港府安老政策先天不足,老人福利遠遠無法跟上實際需要,無論當局如何修補也無濟於事。眾所周知,解決安老問題的治本之道是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可惜當局一直不敢正視這個問題。施政報告不諱言,隨着戰後嬰兒潮人士步入退休年齡,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由目前約九十萬急增至二○三○年的二百一十萬,增幅等於同期總人口淨增長的九成,由此可見,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已經不容再拖。

說到底,要解決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矛盾,首先必須搞好經濟,尤其是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這樣才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令基層市民脫貧。但令人遺憾的是,施政報告洋洋灑灑數萬言,連增建寵物公園及為貓狗提供免費絕育服務也提到了,唯獨對發展經濟這個重大問題惜墨如金,僅籠統地提及十大基建及六大產業。事實上,十大基建還有不少尚未動工,而當局大吹特吹的六大產業更是無影無蹤,港府對發展經濟毫無頭緒,經濟轉型束手無策,連推動基建也是拖拖拉拉,怎麼可能解決在職貧窮問題?又怎麼可能消除貧富懸殊呢?

施政報告聲稱:「機會只會留給做好準備的人。香港要抓緊國家崛起的機會,爭取下一個十年在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上飛躍發展,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個香港人的責任。」是的,近水樓台先得月,國家的崛起確實為香港帶來很好的機會,但遺憾的是,港府守株待兔,一味等運到,根本無法令人相信他們已經做好準備。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從這份拼拼湊湊、雜亂無章的施政報告,市民看不到任何長遠規劃,更看不到香港將向何處去,很明顯,只剩下一年多任期的現屆政府,已抱定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再也不能帶給港人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