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清算買多賣少 投資擠佔貿易需求

人幣清算買多賣少 投資擠佔貿易需求

金管局突然宣布,負責本港人民幣清算業務的中銀香港,在上海外匯交易中心用於貿易結算的八十億元人民幣兌換額度已滿,即時停止兌換,導致金管局需要啟動與人民銀行的貨幣掉期安排,為本港銀行提供貿易結算資金。觀乎財金官員的反應,均視此為大好事,令人嘖嘖稱奇!由於事出突然,實際恐怕是人民幣業務發展,已經偏離原先的構思,今次屬於「煞車」。

中央在六月宣布把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覆蓋至全球,七月則落實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範圍,清算行中銀香港應已預料到貿易結算量將大幅上升,不可能沒有增加在上海外匯交易中心的兌換額度,結果還是不敷應用。由於內地設立額度的目的是一切要循序漸進受控制,今次與其說是低估需求,不如說是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已「超速」!

雖然清算行停止提供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兌換,但金管局認為本港銀行仍有不少頭寸,自有資金充足,至少有六十億至七十億元人民幣,銀行應該首先動用本身的資金。說來奇怪,中銀香港的兌換額度是八十億元人民幣,與銀行的頭寸相差無幾,卻率先被換光,反映銀行界樂於與清算行交易,而不想動用本身的資金,相信是銀行或客戶本身有意囤積人民幣作其他用途,這猜測絕非無的放矢。

回看七月中修訂清算協議之後,本港金融機構推出的人民幣產品如雨後春筍,包括存款證、掛鈎存款、保單、基金等,投資者趨之若鶩博取人民幣升值,回流機制及小QFII更被提上議事日程。金融投資自然需要人民幣,清算協議卻寫明只提供涉及貿易結算的平盤,非貿易結算平盤要由銀行自己想辦法。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高調倡建「臨時資金池」,為開發人民幣投資產品提供「水源」,印證市場志不在貿易結算,是否已超乎中央的預期呢?

金管局高調啟動與人民銀行的掉期安排,看來有雙重目的。這個掉期安排與別不同之處,並非僅僅為應付金融動盪,還寫明可用來支持貿易融資,絕對出師有名。難怪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形容香港早已有資金池,言下之意是市場無謂搞搞震。不過,銀行界是否樂於採用則是另一回事,畢竟要證明本身的頭寸已用完,還可能要為客戶的用途解畫,到期又要還錢,貿易與投資隨時顧此失彼。

在正常情況下,貿易結算應是有買有賣,逐步平衡,而非一面倒搶兌人民幣。現時卻在毫無預警下宣布額度用光,顯得極不尋常,不但透明度低,更令融資成本波動,最受影響的是那些一心想用人民幣結算的企業,最終可能為免麻煩而索性用外幣!不要忘記,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第一步是貿易結算,第二步才是投資,雖說相輔相成,仍是有先後之分,目前情況是否本末倒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