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斷層未擺平 穩定樓價無咁易

供應斷層未擺平 穩定樓價無咁易

本港一手住宅供應量從谷底回升的趨勢持續。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九月底,未來可供出售的住宅,包括已落成但仍未出售的,以及建築中並扣除已售樓花的,單位總數共五萬一千個,較六月底增加三千個,並且連升兩季,而首三季的住宅單位施工量更超過一萬一千個。這是否顯示政府近期增推土地以穩定樓市的措施開始發揮作用呢?本港住宅物業的新供應是否已走出斷層呢?答案是言之尚早,未是時候樂觀。

雖然可供出售的一手住宅單位數目,自去年三月底以來首次重越五萬大關,增至五萬一千個,但與有紀錄以來的長期趨勢比較,仍然有一段距離。在二○○八年樓市開始進入供應斷層以前,已建成及建築中可供出售的單位數目,普遍維持在五萬六千個或以上,高峰時期更達六萬五千個。如以這個長期趨勢作參考,到目前為止,供應與需求的缺口還是清晰可見。

同樣道理,雖然今年首三季的施工量達一萬一千七百個,分別超過二○○八及○九年的全年約八千個單位,但與過去多年的趨勢比較,數量仍屬偏低。撇開九七年後連續幾年的施工高峰非正常時期不談,從二○○一至○六年,每年的施工量介乎一萬四千至超過一萬八千個單位。換言之,從施工量的長期趨勢變化可以再一次印證,一手私人住宅供應與需求的確存在缺口。

近日政府宣布由明年四月起收緊「發水樓」限制,市場估計新的住宅項目將會趕在未來幾個月入則,令未來一兩年的住宅施工量大幅上升。不過,住宅項目從動工至落成,一般需時三至四年,就算發展商可提前預售樓花,也要再等幾年才能入伙。由於二○○八及○九年的施工量實在太低,私人住宅的落成斷層還需要時間擺平,將會繼續從實際及心理上影響着本港住宅樓價。

政府每一季公布私人住宅一手市場的供應統計數字,實際是一種「管理預期」的手段,讓市民清楚未來幾年的大概供應量,再按本身需要打算。可惜這項統計有一個先天缺陷,削弱管理預期的效用,就是沒有同時提供單位面積的統計,有意置業的市民無從得知心儀單位類別將來的供應量有多少,對上車一族的影響尤其嚴重。其實根據每個住宅項目的圖則,已可知單位的面積及數量,何不一併公布、令資訊更全面和透明呢?

由於籌備動工及審批圖則需時,上季施工量及可供出售單位數目上升,與政府近日推出的降溫措施無太大關係。不過,隨着多幅土地成功拍賣或招標,加上發展商趕搭發水樓尾班車,可以預期未來的施工及供應量將顯著上升,對穩定樓市應屬好事,問題是來得太遲,改變不了過去幾年因供應斷層導致樓價大幅攀升的事實。政府面對社會怨聲載道,才企圖引導市場對樓市的預期,在此不得不提醒要留意預期以外的情況,如果未來幾年全球資金氾濫不改,就算供應增加,亦不容易穩定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