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政策非靈丹 藥石亂投病難除

量寬政策非靈丹 藥石亂投病難除

聯儲局下星期舉行議息會議,到時會否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會揭盅。市場目前幾乎眾口一詞,咬定聯儲局必定推行第二輪量寬措施,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資金,但對於注資的規模,則有多個版本,由五千億至四萬億美元不等。

市場早前的預期是聯儲局泵水的規模,好好歹歹也要有一萬億美元水平,對推動資產市場上升才可產生一定作用,規模若不足此數,容易被市場認為「無料到」,可能產生反效果。最新的揣測,正好是聯儲局可能減低第二輪量寬政策規模,並且增加政策彈性,視乎成效再考慮是否需要推出第三輪或其他後續措施。

到底哪一個版本才是聯儲局手中的底牌,相信除了局方的當事人,其他全是瞎猜。不過,市場上對各種量寬規模的揣測,或彈或讚,股市、債市、匯市對不同量寬規模的相關反應,或升或跌,均可成為聯儲局決定下重手、輕手抑或彈弓手時,對可能造成的影響作出更充分評估,以免押錯注。

聯儲局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是美國最大的資金製造者和供應者,它最大的本事就是無限量提供美元資金,這也是量寬政策能做到的極致。不過,從過去兩年所見,市場雖然充斥大量流動資金,卻只能做到推低資金成本,減輕經濟社會各環節的利息負擔,紓緩了金融機構撲水無門的困窘,但對於推動經濟成長,作用相當有限。

事實上,要推動經濟發展,首要條件是維持就業水平,並且創造市場需求。美國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正是經濟不穩的危險訊號。此外,金融機構在大量資金簇擁下,並沒有發揮資金融通的中介作用,為企業及個人的投資和消費提供所需資金,反而自保居多,令金融市場得「資」無所用,這正是量寬政策的死結。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用以對抗通脹上升的投資工具,最近出現負回報率,反映市場通脹升溫。對於不滿美國通脹率偏低、積極想谷起通脹的聯儲局諸公,這可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而聯儲局必須明白,單靠推高通脹,仍是搔不着癢處,若果美國無法解決失業率高企的問題、無法解決樓市搖搖欲墜的風險,即使推高了通脹,美國高負債、過度消費的老毛病依然存在,美國的經濟結構性問題,始終未解決。

量寬政策的後果,是美元供應愈來愈多,購買力不斷萎縮,美元持有人為求自保,被迫投身資產市場,購買證券或其他實質資產,令資產市場的泡沫風險持續升溫。華府必須及早提出相應的配套政策,將大量流動資金轉化成推動經濟活動的及時雨,否則資金氾濫不僅救不了經濟,反而助長炒家氣燄,為美國另一個可怕的金融危機埋下伏線。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