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垃圾成趨勢 港府偏要擴堆填

焚化垃圾成趨勢 港府偏要擴堆填

將軍澳堆填區擴建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再次凸顯港府在處理固體廢物缺乏長遠規劃,特別是引入先進焚化技術,既可紓緩堆填區壓力,又可發電及創造就業,一舉多得,奈何在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下,本港在處理垃圾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

浸會大學花了九個月時間,比對內地、新加坡及歐美等地的都市固體廢物處理方法,發現不少國家及地區早已廣泛應用焚化技術,其中德國、荷蘭、台灣、新加坡及日本,以焚化爐燒垃圾的比率,由約三成至最高的八成,並透過「布袋除塵法」等技術,將二噁英等有害物質的排放量減至安全水平。負責研究的學者促請港府未來十年按立法會選區劃分的五個地區,各建一個焚化爐,預料每日可處理八千噸垃圾。

眾所周知,本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極為有限,過去十年本港的固體廢物增加逾三成,三個垃圾堆填區將在二○一二至一六年相繼飽和。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擴建堆填區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以備受爭議的將軍澳堆填區擴建計劃為例,就算通過佔用郊野公園土地作擴建堆填區之用,充其量只能暫緩堆填區飽和的壓力,延遲問題爆煲的時間而已。相對而言,引入先進垃圾焚化技術,無疑能更有效解決問題,既然日本和台灣等地能做到,為甚麼香港就不能呢?

其實,本港欠缺的不是技術和人才,而是港府的魄力與決心。青洲英坭早在四年前就向當局提交一個名為「環保廢物熔化系統」的處理垃圾方案,結合水泥生產與燃燒垃圾,以都市固體廢物取代煤作為燃料製造水泥,過程中產生的灰燼則可作為水泥生產原料循環再用。該公司表示,該系統每日能處理四千八百公噸,即相當於現時全港約一半的都市固體廢物,若不計審批程序,整個系統最快可於兩年半後建成。

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對於有關建議,港府一直反應冷淡,推三阻四。如果說當局認為引入先進焚化技術根本不可行也就罷了,事實恰恰相反。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去年率團到日本,考察當地最新垃圾焚化技術,回港後更是推崇備至,聲稱垃圾焚化既可縮小垃圾體積、淨化有害污染物,又可利用焚化爐產生的熱力發電。然而推介歸推介,真正實行起來卻是蝸行牛步,有關計劃至今仍是紙上談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可否認,興建焚化爐可能存在不少爭議,包括如何說服市民接受,然而在推行焚化技術方面有許多成功的國際經驗,當局為甚麼不加以參考借鏡呢?退一步說,推動廢物分類回收,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排放,肯定能獲得公眾支持,無奈當局多年來在這方面的工作乏善可陳,除了在各區設置分類回收桶外,基本上毫無寸進,以致本港家居廢物回收率遠低於歐美等先進地區。

處理固體廢物方面碌碌無為,進退失據,是港府推動環保不力的一個縮影。君不見這些年來港府的環保政策,不是像慳電膽現金券或停車熄匙立法等添煩添亂的餿主意,就是推行膠袋徵費及舊電子電器回收徵費等措施,把手伸向市民的荷包。指望港府推行環保,又何異於緣木求魚?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