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復建居屋拒承擔 資助置業假諮詢

所謂諮詢者,本是當權者吸納民意、改善施政的必由之路。可惜人們看到的是,近年港府不斷進行徒具形式的假諮詢,沒有吸納民意,反而演成一場場糊弄民眾的爛騷,以致造成施政水平低落、反對聲音不絕的局面。早前的高鐵諮詢如是,最近展開的申辦亞運諮詢亦如是,至於即將公布的資助市民自置居所公眾諮詢的結果,料也走不出這個窠臼。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前日事先張揚,說港府迄今已就資助置業收到六千多個意見,其中超過一半支持政府資助夾心階層置業,但反對聲音亦有不少,其中復建居屋有較多人支持,亦有人提出「先租後買」模式。言下之意,即使當局重推資助房屋,亦不會叫「居屋」,很可能會改頭換面,興建先租後買單位。

鄭汝樺猶抱琵琶半遮面,既要重推資助房屋、又要抗拒居屋,其支絀難為之情狀,令人忍俊不禁。有學者揶揄道:「既然諮詢結果清晰顯示市民支持起居屋,港府就要回應民意,如此尊重反對聲音,有點精神分裂!」人們要問的是,既然港府對資助置業早有預設立場,既然堅決反對復建居屋,又何必大費周章進行諮詢?這不是假諮詢又是甚麼?

其實,對於港府的假諮詢,市民都已見怪不怪,比此更加值得探討的,是港府抗拒居屋的底因。追本溯源,港府興建居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直至九七回歸前已建成二十多萬居屋單位,滿足不少市民的住屋需要,期間雖然歷經多次經濟盛衰,卻不見得對樓市構成太大影響。問題只在於回歸後的「八萬五」,一口氣想吃成一個大胖子,結果過猶不及,消化不良,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人人安居大業未竟,樓市反被打入谷底。鑑於「負資產」問題嚴重,港府不得不於○二年宣布全面退出居屋市場。

事隔多年,雖然經濟形勢轉變,樓市供不應求,樓價升勢不止,但港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彷彿患上「八萬五恐懼症」,即使「無殼蝸牛」怨聲載道,資助置業事在必行,當局仍多次強調不會復建居屋。如今公眾意見擺在眼前,官員卻對昭昭民意視而不理,說要「尊重」小部分人的反對聲音。這就難怪不少人質疑,港府堅拒復建居屋,只是不想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證明官員們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市民的實際住屋需要更加重要。

歷史告訴我們,興建居屋並非洪水猛獸,關鍵只在主事者如何掌握數量而已。居屋數量過多,固然可能打殘樓市,但如果控制得當,每年興建適量單位,亦可有效幫助夾心階層置業。納稅人以高薪厚祿聘請官員,就是要求他們作出正確抉擇,趨利避害。反觀當局一味拖延問題,用假諮詢敷衍民意,只能證明他們逃避決策,拒絕承擔復建居屋的責任。

可以毫不過分地說,從港府在復建居屋爭議中的取態,人們見微知著,足以看到官員抱着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心態,只懂做騷,拒絕承擔,是港府回歸十三年來一事無成,香港經濟隨波逐流、只能跟隨外圍形勢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市民期望當局穩定樓市,恐怕要等下任政府上台了。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