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破壞容易恢復難 後知後覺怎保育

港府反應遲鈍,後知後覺,往往要等到出事後才匆忙補鑊。早前有人在大浪西灣大興土木,令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事後揭發全港五十三幅貼近郊野公園的私人土地處於「無規管、零保護」狀況,輿論怒吼下,港府才如夢初醒,繼八月初將大浪西灣納入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後,前日又刊憲一口氣將海下、鎖羅盆及白腊三幅土地納入草圖,任何人擬在相關土地興建物業,必須獲得城規會批准。

可笑的是,當局的補救措施不但沒有博得掌聲,反被保育團體嘲諷「唔鬧唔做」。事實上,相關土地屬於保育重地,早就應該納入保護範圍,當局一直以「工作複雜,製圖需時」推搪。但當大浪西灣事件引起輿論關注,政府卻可以在兩個多月內將三幅土地納入規管範圍,足證所謂製圖需時純屬卸責藉口,對於保育郊野公園內的私人土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亡羊補牢,為時恨晚。因為當局的保育工作姍姍來遲,不少保育重地早已遭到破壞。除了大浪西灣工程外,白腊郊野公園去年亦有未經許可的工程車駛入施工;○八年中,本報揭發有人在鎖羅盆的政府土地非法斬樹,無奈漁護署、民政總署等部門互相推諉,始終沒人出手制止,及至○九年初,斬樹範圍已達六個足球場之大。但即使如此,漁護署也只是以證據不足未能提出檢控作為回應,渾然不當一回事!

規劃條例過時,當局執法不力,令香港的自然環境保育陷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困境,即使列入發展審批地區草圖,亦難以保證私人土地不被破壞。根據目前法例,業主雖不能在規管範圍內發展物業,仍有權以掘泥、排污等手段破壞土地,製造生態被毀的既定事實,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即使政府想恢復土地原貌,也無能為力了。

本港郊野公園內有不少私人土地,過去一直相安無事,但隨着港人保育訴求日益高漲,要求「原汁原味」保留鄉郊環境的聲音便愈來愈大。不過,不少業主則認為自己有權發展或出售自己的土地,由此構成保育與私人業權間的衝突。在此情況下,港府必須與時並進,修改法例,謀求長遠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兼顧保育與私人業權,絕非沒有辦法。除了將無規管的土地盡快納入發展審批地區草圖,亦有人建議當局以地換地,或成立基金買入有保育價值的私人土地。此外,當局亦可倣效外國的做法,由政府與民間合作發展生態旅遊區,既可保護環境,又可刺激旅遊、創造就業,何樂而不為?

難為港府官員大言炎炎,說要將發展與保育兩者緊密配合,取得平衡。其實,自然生態至少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孕育成形,破壞卻只在朝夕之間,當局要在發展與保育間取得平衡,必須主動出手,走在潮流之先,制訂完善方案,多管齊下,一味被動地亡羊補牢,只可能事倍功半。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