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策欠力度 拒建居屋逆民意

民生政策欠力度 拒建居屋逆民意

今年施政報告將焦點集中在房屋、扶貧及安老三大民生議題,提出的方案、計劃不可謂不多,但人們始終看不到當局對解決本港深層次問題有何長遠規劃,難怪提出後噓聲一片,劣評如潮。「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四成二受訪者批評施政報告蜻蜓點水,欠長遠計劃,兩成三直指房屋政策力度不足,兩成二認為扶貧力度不足。

以房屋政策為例,本港樓價飆升不已,無殼蝸牛怨聲載道,解決市民置業問題刻不容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早前就資助置業進行的公眾諮詢發現,大部分市民贊成復建居屋,無奈港府力排眾議,取而代之的是在施政報告提出所謂「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上述民調顯示,對於施政報告拒絕復建居屋,四成五受訪者直斥當局無處理高樓價問題;兩成七市民則認為當局漠視民意,未能回應訴求。

儘管港府近日大力推銷「置安心」計劃,甚至將之吹噓成「居屋優化版」,可惜輿論始終毀多於譽,尤其是能否真正協助夾心階層「上車」,市民更是紛表質疑。正如有學者指出,計劃提供的單位甚少,首批單位到二○一四年始得一千個,不僅遠水難救近火,更是「連杯水車薪都不如,只得幾滴水」。說到底,該計劃只是轉移公眾不滿情緒的掩眼法。

事實上,在置安心計劃下,合資格人士租住五年政府退回一半租金,總共才二十至三十萬元,而現時一個細小單位售價動輒三百萬元,首期九十萬元,退回的租金根本不夠支付,如果期間樓價繼續飆升,夾心階層離置業只會愈來愈遠。上述民調顯示,多達四成二受訪者擔心樓價持續高企,屆時亦無能力置業;另有兩成三指計劃未能滿足市民的置業需求。置安心計劃到底有多大可行性,已經不言而喻。

港府應對高樓價問題無方,在解決日益嚴重的貧窮問題方面亦是乏善可陳。唯一較有新意的,是建議由政府及商界各出五十億元成立「關愛基金」,以幫助綜援安全網及扶貧措施以外的「漏網之魚」。商界願意捐錢扶貧原本是好事,但幫助窮人的最大責任始終在政府,難怪連基層關注組織亦批評政府將扶貧責任推卸給商界,無疑是本末倒置。更何況,計劃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包括政府如何號召商界捐錢,如何設立申請門檻,以至慈善團體捐款會否被吸走等,最終成效如何,尚不得而知。

除了這個效用成疑的基金外,整份施政報告在扶貧紓困方面再無足論,不外乎是將「交通費支援計劃」擴大至適用於全港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又或者是增加清貧學生的書簿津貼,細眉細眼、小恩小惠,根本無助解決結構性問題,正如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形容,施政報告的扶貧措施零零碎碎,猶如「豆腐渣工程」。

再看安老問題。綜觀整份施政報告,別說對解決長者宿位不足等問題欠缺承擔,就連全面撤銷生果金離港限制亦不肯為,僅由最少留港三個月減至兩個月。不少內地退休長者在港無依無靠,當局非要他們舟車勞頓不可,這簡直是虐老行為,港府對長者涼薄至此,夫復何言。

事實擺在眼前,房屋、扶貧及安老三大民生議題,港府幾乎統統交了白卷,如此一份「三大皆空」的施政報告,遭民意唾棄乃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