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公園淪為堆填區 香港遲早變臭港

當局以將軍澳堆填區最快兩年後飽和為由,建議將清水灣郊野公園五公頃土地納入堆填區,引起各界強烈反彈。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昨一致反對,要求當局下月六日前叫停計劃;而多年來深受臭氣之苦的將軍澳居民,反對之聲更是此起彼伏。

市民強烈反對擴建堆填區,侵佔郊野公園,並非沒有道理。正如有鄰近將軍澳堆填區的居民反映,多年來要忍受由堆填區傳出的陣陣惡臭,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多名議員亦炮轟政府一直未能對症下藥,解決區內臭味源頭等問題,甚至坐視垃圾車通宵停泊滋擾民居,擴建堆填區是本末倒置。

事實上,堆填區造成的臭氣問題已困擾居民多年,環保署每年收到數百宗投訴,特別是打風落雨後,居民就算緊閉全屋門窗、開大冷氣,也難阻臭味傳入。幾乎可以斷言,隨着垃圾堆填區進一步擴建,問題將會愈演愈烈。

尤其是以郊野公園用地作垃圾堆填區,與環保原則更是背道而馳。正如有環保團體指出,大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一旦經歷堆填工程的巨大破壞,即使將來填滿垃圾後栽種原來的植物,也無法回復舊觀。換句話說,犧牲郊野公園作堆填之用,實無異於飲鴆止渴,愚不可及。

退一步說,就算當局一意孤行,堅持擴建計劃,充其量只能暫緩堆填區飽和的壓力,治標不治本。眾所周知,本港土地資源有限,固體廢物卻是源源不絕,就算如何擴建堆填區,也解決不了問題。

其實,處理垃圾還有許多方法,焚化是其中之一。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去年率團到日本,考察當地最新垃圾焚化技術,回港後大肆吹噓垃圾焚化的好處,聲稱既可減少九成垃圾體積、淨化有害污染物,又可利用焚化爐產生的熱力發電。當局甚至聲言,為減輕本港堆填區的壓力,在本港興建垃圾焚化爐勢在必行。只可惜,說時容易做時難,有關大計至今仍在紙上談兵,十畫未有一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興建垃圾焚化爐有百利而無一害,為甚麼當局還議而不決呢?

如果說興建焚化爐拖拖拉拉,是因為存在不少爭議,當局無法說服市民接受,那麼推動廢物分類回收,肯定能獲得公眾支持,為何當局不積極推廣呢?廢物分類既可減少垃圾,又可節省垃圾處理費用,並推動回收及再造業,在國際間早已大行其道。就以港府推崇備至的日本為例,當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立法規定包裝招紙印上垃圾分類標籤,方便市民將各種垃圾分類回收,多年下來,廢物分類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習慣。反觀本港,除了在各區象徵性設置分類回收桶外,當局推動廢物分類乏善可陳,本港家居廢物回收率遠遠落後於歐美等先進地區。

處理固體垃圾苦無良策,只是港府推動環保不力的一個縮影而已。多年來,除了威脅加電費,向市民開刀,又或者推出停車熄匙等擾民苛政外,港府在環保方面做出甚麼實績?長此下去,別說藍天白雲難復見,香港想不變成臭港也難!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