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覓地建屋阻力重重,公營房屋供應牛步蝸行,申請公屋固然大排長龍,認購居屋同樣踏破門檻。在一屋難求的情況下,社會再度響起要求加快興建居屋的聲音,可惜港府弱勢,寸步難行,即使有意加快興建居屋,恐怕也難以落實,只能畫餅充飢。

二○一四年臨近尾聲,樓價升勢依然沒有停止迹象,全年二手樓累升超過一成,較去年百分之三升幅明顯加快,且有延續至明年的趨勢。事實證明,如果當局不能大量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不管如何出招壓抑樓價,終究無濟於事。

私人樓價漲不停,居屋成為不少市民上車的唯一希望,新居屋反應空前熱烈,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昨日繼續有大批市民冒雨參觀示範單位,短短幾小時吸引二千多人入場。有新婚夫婦指現時租住的私樓租金難以負擔,抽到居屋成為聖誕願望;亦有與父母同住的男士來碰運氣,打算以居屋作為新婚愛巢,坦言若未能抽中,婚期或要押後。

面對房屋問題不斷惡化,當局究竟有甚麼良方妙藥呢?特首梁振英表示,樓市「雙辣招」雖然已成功壓抑炒風,但樓價租金依然上升,當局未來會盡最大努力增建居屋,為不符申請公屋資格的夾心階層提供置業機會。

沒錯,居屋作為私樓與公屋之間的階梯,若能大量增加供應,不僅可以平衡房屋供求失衡問題,對壓抑樓價有正面作用,而且有助加快公屋單位流轉,有利於整體社會向上流動,可謂一舉數得。問題是,地從何來呢?港府「長遠房屋策略」定下未來十年興建四十八萬個房屋目標,其中二十萬個是公屋、九萬個是居屋,聽起來很吸引,但實際上,當局承認只有二十五萬四千個公營房屋已覓得土地,尚有三萬多個至今未有「着落」。當局連本來的建屋目標也未必完成,遑論進一步增建居屋。

其實,覓地建屋有許多途徑,只要懂得因時制宜,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早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提出借助私人機構力量興建公營房屋,就是其中一條可行之路。事實上,由發展商參建居屋並非甚麼新鮮事物,鰂魚涌的康山花園和旺角富榮花園等為人熟悉的大型居屋屋苑都是以這種模式發展,其最大優點是效率高,往往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整個興建及推售程序。特別是私人發展商持有大量新界閒置土地,若能與港府合作興建居屋,未嘗不是雙贏方案。怕只怕港府弱勢,動輒得咎,與發展商合建居屋,隨時惹來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質疑,正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被指官商勾結而動彈不得一樣。

說到底,房屋問題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尤其是反對派發起全面不合作運動,一味為反對而反對,港府揚言增加居屋供應,恐怕只是美麗的願望。居者有其屋,不應只是一個房屋計劃的名稱,而是社會的共同目標,究竟如何才能達到,不僅政府有責任,政客要反省,市民也要作出抉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