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提出未來十年建屋四十八萬個單位的目標,其中二十九萬個屬公營房屋,要完成這個目標,「錢從何來」固然備受爭議,「地從何來」更加令人懷疑。當局設立「房屋儲備金」,看似投資巨大,實際杯水車薪,若沒有其他開源措施,隨時虎頭蛇尾,無以為繼;而更大的問題是,當局覓地建屋阻力重重,困局難解,就算有錢亦未必好辦事。

繼推出長遠房屋策略後,港府計劃設立房屋儲備金,將今年財政儲備的全部投資收益、即約二百七十億元悉數注入,並由金管局負責投資滾存,以支持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及相關基建設施。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不諱言,有關做法是為避免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對庫房造成壓力,政府會分期撥備,以減低財政收支的波動性,至於會否每年注資、每次注資多少等關鍵問題,他一概避談。顯而易見,當局設立房屋儲備金,不表示有承擔,而是為了卸責,難怪有人質疑當局企圖藉此減少向市民派糖。

無可否認,建屋大計耗資龐大,港府以儲備金應付無可厚非,問題是,當局欠缺承擔,一味玩財技,實在很難令市民投下信心一票。須知道,十年興建二十九萬個公營房屋涉及數千億元,區區二百七十億元儲備金不過杯水車薪而已。有人計過數,以現時每個公營房屋單位建造成本逾百萬元計,這筆儲備金只夠興建二萬七千個單位,甚至不足以完成一年興建二萬九千個公營房屋的目標。正如有房委會委員指出,公營房屋造價不斷飆升,勢令房委會出現結構性財赤,即使港府設立房屋儲備金,仍是「死路一條」,建議將新建公屋出售予綠表人士,以增加財政收入,減低十年建屋大計爛尾的風險。

其實,「錢從何來」並不是房屋問題的關鍵所在,即使房屋儲備金運作順利,對整個建屋計劃也沒有太大幫助。眾所周知,房屋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主要不是缺錢,而是缺地,若土地供應不能大量增加,就算有再多的儲備金也是枉然。當局早前承認,手頭上的土地只夠興建二十五萬個公營房屋,缺口達三萬多個,這該如何填補呢?在社會泛政治化的今天,尤其是在反對派全面不合作之下,港府施政動輒得咎,覓地建屋寸步難行,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長遠房屋目標談何容易,當局聲稱不是「別人想像中艱難」,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事實上,寸土必爭解決不了問題,見縫插針徒然引起爭拗,要大量增加土地供應,最有效的辦法是拓展新市鎮及維港以外填海,可惜對於弱勢政府而言,這兩條路都是阻力重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受阻於立法會,填海計劃更是備受爭議,如果當局不能提高管治能力,排除政治阻力,十年建屋大計不過是空中樓閣。

民生無小事,尤其是房屋問題,不僅是民生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成為解決深層次矛盾、紓解民怨的關鍵,當局有這種決心和魄力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