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推算自2015/16年度起計十年的房屋供應目標為48萬個單位。比較去年長策會所公布的47萬個單位增加了1萬個,主因是劏房數字上升,基層住屋需求增加。最新的建屋目標被視為未來十年的公私營房屋的總需求量,要達致這個建屋目標,社會各界應與政府共同努力互相配合。

長策報告,最新評估全港居住環境欠佳住戶需求增加近兩萬戶,於是把公營房屋十年目標從去年的28萬修訂為29萬個單位,當中9萬個為出售資助房屋,私營房屋單位維持19萬個。維持公私營房屋供應為60:40,相信是不欲在這個階段改動公營房屋的供應比例,在應付基層置業需求這方面,或於稍後有針對性的資助房屋形式出現。

統計處去年調查,推算劏房為86,000個,比對去年長策會委託機構所做調查的67,000個,大幅增加三成,基層住房欠理想或許是社會怨氣的來源之一,在公營房屋尤其出租公屋未能大幅增加之前,在現行政治氣氛下,不宜在劏房環節做太大動作。

尚欠3.6萬伙無地建

有評論指建屋十年新目標只提出問題,卻未有為怎樣達致所指的公私營房屋目標提供完整的答案。正如當局指出,目前覓得的土地,只能提供2015/16年度起計十年內的25.4萬個公營單位,比對十年目標,仍欠3.6萬個單位未有着落。

私營房屋供應方面亦可能有類似問題,有人估計港府在未來十年的頭五年,每年出售可建1.9萬單位的住宅用地問題不大,但後五年的可出售住宅用地,則視乎目前推行中的各類包括改劃用地及新市鎮開發等的進度。要滿足各類房屋需求,「地」從何來?還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解決的問題。

房屋問題一環扣一環,穩定樓價及租金需要持續而穩定的土地及房屋供應,能夠讓基層人士置業,亦可紓緩貧富差距,傳聞中的整幢公屋出售予綠白表人士值得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