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經濟發展從來都與內地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二戰後內地社會變遷促成了上世紀香港的經濟起飛。在殖民地時期,香港幸免於新中國建國初期的社會動盪局面,與此同時,大量資金、技術、勞動力來到香港,使這個以轉口港為重的城市隨之快速成為輕工業發展的理想地方。到了七十年代末,內地改革開放,香港工業大量北移,便以金融業、現代物流業等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功演化成今天的國際金融中心。

習近平上台後,深港深化合作一直是一個重要議題。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借鑑現時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廣東(另包括天津及福建)將新設自貿區。根據規劃,廣東自貿區將包括南沙新區、前海新區、橫琴新區及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這「3+1」模式充分考慮了這四個地方各有所長,而當中前海的定位必定包括推進粵港金融進一步合作,未知港人港企會否視之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呢?

中港融合是香港近年敏感的話題,隨着兩地民眾摩擦愈見激烈,不少港人都對中港融合非常反感。筆者固然尊重個別人士以各種原因「抗赤化」,但請這些反對者務必面對現實,當你們打算「封港」時,香港的經濟發展如何走下去?我們能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嗎?這是「抗赤化」者必須向群眾交代的問題。

隨着廣東自貿區落實,粵港合作進入新階段,這到底是零和遊戲還是充滿協同效應的深度合作?誠然,香港是一個譽滿全球的品牌,粵港合作就像一個「crossover」、新品牌,廣東能借助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與國際社會接軌,香港也可從中遇到新機遇。中央政府已清楚勾畫出對香港未來的願景,港人將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