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佔領行動將香港搞得天翻地覆,除了反映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更凸顯青少年問題日益嚴峻。部分年輕人躁動不安,一個比一個激進,一個比一個暴戾,昨日警方清除旺角路障時遭到大批示威人士橫蠻阻撓,引起連場衝突,就是典型例子。不難預見,如果港府不全盤檢視及改革青年工作,就算佔領鬧劇有落幕的一天,青少年問題依然會成為社會的計時炸彈。

究竟是甚麼原因令青少年問題愈演愈烈呢?答案不一而足,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個人際遇等因素,但最關鍵的始終是青少年對現實的不滿及對前景的絕望。有機構研究發現,年輕人向上流動的空間狹窄,置業要儲十多年首期,就業除了金融、地產便掙不到錢,連畢業後償還學生貸款也成為不能承受之重,面對殘酷的現實和暗淡的前景,年輕人怎能不失望,怎能不躁動。研究報告指假如青年缺乏向上流動的信心,會拖慢社會發展,損害社會穩定。其實,這已不是甚麼新聞,部分年輕人愈來愈激進,以致在佔領行動中淪為幕後黑手的炮灰,把香港搞得周天寒徹,就是青少年問題惡化的結果。

如果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那麼少年激進顯然就是社會矛盾日深的縮影。回歸以來,香港經濟不振,產業結構單調,就業選擇有限,不少青少年淪為「窮忙族」,連基本生活也成問題,遑論向上流動。更不堪的是,在房屋問題不斷惡化之下,年輕人難以安居樂業,成家立業更加淪為奢談,怨氣不爆發才怪。港府最近承認青少年工作不足,揚言強化青年政策,其實,盡快改善就業環境、解決住屋問題就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青年政策,當局捨正途而弗由,不從根本上下工夫,一味小修小補,根本無助解決問題。

青年政策藥石亂投,「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有關計劃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當局不惜以銀彈吸引尖子報讀全球名牌學府,而且鼓勵學生報讀「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的課程,例如林業或獸醫等,資助額每人最高二十五萬元,每年名額一百個,為期三年,規定申請人學成後必須回港工作至少兩年。有關計劃看似協助青年人升學及就業,擴闊前景出路,實際是閉門造車,不切實際。眾所周知,本港經濟結構單調,最吃香的行業不是醫生、律師等少數專業範疇,就是金融業,莘莘學子讀完林業等課程回港發展,能有甚麼出路呢?近年不少科研人才被迫往外地發展,已足以說明問題。寒窗苦讀十數載,結果卻無用武之地,豈不是製造更多問題,產生更多怨憤青年?

說到底,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改善就業及創業環境,擴闊社會向上流動階梯,才是解決青少年問題的治本之道。港府眼高手低,不懂從根本着手,一味捨本逐末,一時檢討通識科,一時重新包裝卓越獎學金計劃,恐怕只會治絲益棼,愈理愈亂,拆彈不成,反而增添矛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