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美國科學哲學家湯瑪士.孔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指出,科學概念透過理論革命演進,而非緩漸改變,此一過程稱為範式轉移。新範式能夠取代舊範式,因為前者可以解釋後者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例如「日心說」(行星圍繞恒星運行)取代「地心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然而,範式轉移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篤信舊範式的學者為保權位而阻撓改變。孔恩引述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的一句話,解釋範式轉移通常怎樣完成:一個新的科學真理並不是靠使它的對手信服而獲勝的。不如說是因為它的對手死絕了,而熟悉新真理的世代長大成人,並取而代之。

也有不少人把範式轉移的論述,應用於社會科學上。香港反對運動的內部矛盾,源出於近年政治環境之巨變,當中共及特區政府的態度日趨強硬,甚至不再對一般大型示威遊行讓步,建基於政府會「自我完善」、逐步下放權力的「民主回歸」論,以至傳統表態社運模式,自然失效;本土意識及勇武抗爭乘時而起,並於「雨傘革命」期間化理論為行動。

大規模佔領行動暫告一段落,泛民及社運中人對抗爭期間群眾質疑大會的訴求卻欠缺反省。十二月十六日,社民連「長毛」梁國雄議員在一電台節目稱:「提出的沒有大會,現在睇到係錯。」他仍看不通群眾厭棄大會,不是因為他們是堅定的無政府主義者,而是大會背後代表舊有的路線及手法,已無法回應殘酷現實。看來普朗克的論斷將會在香港應驗,分別只是非透過相信舊範式的人死絕,而是通過選票完成範式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