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滯脹來敲門 政策風險未除憂

是否陷入滯脹,成為世界經濟最憂心的不確定,中國並不例外。儘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放膽大派定心丸,謂力保經濟增長及控制通脹,但內地專家卻直抒擔憂之情,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預警,滯脹不是沒可能。官員信心滿滿,專家憂心忡忡,這現象本身就是令人擔心的事。

官員信心滿滿,並不是對付經濟可能發生的風險胸有成竹,自有妙計。事實上,內地現存局面,政策兩難十分突出,僅就加息一項,該做的不能放手做,已凸顯當局控制通脹,政策措施上綁手綁腳。內地專家近期懷疑,緊縮不當非但不能遏止通脹,惟恐有誤傷經濟之虞,抱持這種擔心的人時下愈來愈多。

官員對外吹噓的抗通脹「成效」,不過是行政有形之手,對物價的暫時壓制。這樣的壓制一是不可長久,二是會因為市場的變通,被逐步化解。政府由此而來的信心,不過是自以為是而已。當局死抱行政手段抗通脹的理念,自以為力足駕馭市場,恰恰是偏廢市場調節正途,以致無法遏止通脹的重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估計,六月份通脹還要扯高,而另一方面,經濟數據可資參照的製造業指數,出現下滑的趨勢日益明顯。不但內地專家一再預期經濟放緩,國際機構及投資銀行都作出中國經濟下行的預測,此刻講滯脹風險,不再是捕風捉影,而已是滯脹的腳步聲可聞了。

內地專家形容,中國經濟的內在邏輯,決定了經濟增長處於趨緩的過程。這是對官員侈言保持增長大搧耳光,而經濟的內在邏輯,正是以往的政策失當造成的。內地○七、○八年提出「防過熱、防通脹」,結果緊縮過度經濟凋敝,後來恰逢金融危機,一拋四萬億元人民幣救市,又寬鬆過龍,遺下要退熱防脹困局,矯枉過正形成兩個極端擺動的內在邏輯。

厲以寧示警向決策者提出兩個重要預期:通脹預期和企業盈利預期,作為滑向滯脹的前提,認為穩定通脹預期可治通脹,但強調忽略企業盈利預期則會導致滯脹。其潛台詞是,惟恐政策誤傷經濟,以致走向另一極端—滯脹。

專家因熟悉中國的國情示警,一方面若政策緊縮不當,扼死企業經營生態,可以傷害企業經營信心;另一方面限價、限購等行政手段,亦可傷害企業經營信心。由此導致企業盈利前景預期受損,與財政收縮、經濟減速、失業嚴重併發,滯脹就會降臨。力避滯脹的關鍵在乎政策得宜,專家是看到政策失當的風險,對症提出意見。

往後的問題,是決策者聽得入耳與否、恰當採納與否,仍須拭目以待。倒是從歷史的軌迹看,政策常走極端,不碰釘子不回頭早有成例,當前內地就遏止通脹,政策出手並未見收到成效,往後加碼或減磅,進入下決定的重要關頭。會否滑入滯脹,其風險實質就是政策風險。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