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龐大外儲資源 盡早建立海外糧倉

在中國外匯儲備突破三萬億美元大關之後,謀求外儲投資多元化之呼聲此起彼落,中國在尋求資源和技術收購方面遇到諸多掣肘,有農業部專家建議將更多資金投入海外農業領域。中國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旱災,雖然今年《一號文件》已將水利列為首要任務,惟農產品安全仍是一枚計時炸彈,中國需要未雨綢繆。

中國連續七年糧食大豐收,今年國家發起糧食增產至一萬億斤以上的目標,但基本問題還是一個接一個,西南部連年旱災,早前菜價跌破成本價,「菜賤傷農」打擊農民種植意欲,傳媒亦揭發中介商及物流等層層剝削,農產品由收割至運送到消費者手中已升價十倍。

要滿足十三億人民的肚子並非簡單任務,須知道中國城市化不斷加速,糧食產能已接近飽和,肉類需求與生活富裕同步增長,一公斤牛肉需要八公斤飼料,中國仍是一個餵不飽的巨人,勞動力已不便宜、土地成本上漲加上土地愈趨貧瘠的問題,使中國在農地上游資源也要外求。

中國鎖定南美洲、非洲及周邊鄰國作海外糧食生產基地,不但成本較便宜,最重要的是變相利用外國的水利資源,解決中國的水荒問題。中國有錢,非洲有地,合作可水到渠成,只是當地生產效率低和自然災害頻繁仍有礙發展,但中國將種植基地移往海外是大勢所趨,就如發達國家將工業生產外判給中國廠商如出一轍。

今年初,農產品價格曾創下歷史新高,○八年由農產品價格上漲引發多國騷亂,北非早前的「茉莉花革命」亦與糧價扯上關係。雖然農產品價格與其他商品一樣以投機炒賣為主,現已呈現回落,仍不能掉以輕心,人口膨脹、厄爾雷諾現象、肉類需求增加及城市化進程等均令糧食趨向緊張,農業技術的進步暫踏入樽頸,基因改造技術是糧食增產的最後武器,但引發的爭議不絕。

各國都將糧食安全放在首位,所以農產品在餵飽國內人民之後,剩下的才會出口,故此出口量只佔全球總產量僅約一成,當某一國出現氣候反常現象的時候,全球農產品價格便會大幅波動,甚至禁止出口,中國宜居安思危,在農業安全等同國家安全的思維下,增大國內外的農業投資,以免在新一輪衝擊掩至時手足無措。

維持糧食供應穩定需要考功夫,嚴格來說,十八億畝耕地,一萬億斤糧食是基本需求。去年,豆、蒜、薑等輪流炒個不亦樂乎,農民一窩蜂搶種,一時間供應過於充足,像早前菜價跌破成本價,農民的積極性下降,不如外出打工算了;不久後,價格開始回升,又刺激通脹,五月份的通脹據預測因菜價上升而維持「破五」。

中國地大人口多,要保持百分之九十五的糧食自給率目標需講求很大的平衡能力,海外投資不可或缺,現時應循序漸進,在國際農產品價格未有「瘋搶」之時,在海外建立起「大糧倉」。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